[发明专利]具有渐变式截面的汽车后纵梁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196.3 | 申请日: | 2008-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可;施雷;顾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渐变 截面 汽车 后纵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整车载荷必须有车身承担,而车身底部结构又是安装底盘各总成部件的载体,力通过各部件的支撑固定点传入底部结构构件上,这就要求车身底部结构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大强度和刚度的完整承载体。为了在发生了后部碰撞时,保证燃油箱不被挤压而威胁到乘员,并尽量减少后碰过程中的冲击能量作用到后排乘员。通过前硬后软的设计,使后部先溃缩,消化部分能量后继续缓冲,降低传递到车身的能量。而通常主要寄希望于后地板侧构件来实现这功能,传统的方式是在整体的相同截面的侧构件内布置不同厚度的加强板来满足这一承载特点,虽然传承了前硬后软的设计思想,但往往由于分析偏差,造成力的突变,即在某个部位出现强度由硬变软呈跳跃性,造成在碰撞时直接溃缩,来不及将能量分散而直接作用到车身,对车身的损坏程度大,对成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具有渐变式截面的后纵梁结构,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满足碰撞过程中,对承受力的渐变连续,避免冲击力的突变而给乘员及车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变截面结构的汽车后纵梁,所述后纵梁的截面为C型,后纵梁由前至后呈变截面结构,对应于油箱及后排座椅安装位置的区域A截面面积最大,对应于行李舱部位的区域C的截面面积最小,区域A和区域C之间为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的过渡区域B。
本发明为了满足后纵梁不同部位对强度要求的不同而设计为不同截面,其结构根据对乘员保护及油箱安全的要求,符合前部坚硬,后部偏软的要求,通过对梁进行三个区域不同截面控制,从前往后依次截面面积由大到小变化,并根据结构功能需要,采用渐变连续构造出纵梁,满足追尾碰撞的法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区域A的截面图;
图3是区域B的截面图;
图4是区域C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所设计的后纵梁是通过A、B、C三个区域的断面来控制,由区域A到区域C(即由前至后)的截面面积依次减小;在区域A为油箱及后排座椅位置,为保护乘员,保证油箱不被挤压,所以将区域A设置为最大截面面积,增加强度;在区域C属于行李舱部位,后碰时,为保证前部安全,而宁可“牺牲”这个区域,采用相对较软的设计,用相对较小的截面空腔设计使其强度较前部有所弱化;为了使区域A和C所承受的冲击力不至于突变而明显损坏车身,中间增加了过渡区域B,因此过渡区域B的截面的大小介于区域A和区域C的截面之间,并平滑过渡。
由A、B、C三个不同截面控制的纵梁满足后地板前硬后软的碰撞及乘员保护要求,并通过三个区域平顺的过渡,使整个梁所受的冲击力也递增式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突变,更好的避免了车身的永久性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贮槽
- 下一篇:双向全流道硬密封偏心半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