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蝇类害虫的蜡蚧轮枝菌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784.7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明哲 |
地址: | 650201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害虫 蜡蚧轮枝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蝇类害虫的真菌蜡蚧轮枝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蝇类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它不仅能通过其机体携带病原微生物传播疾病,而且在其种群密度高时,还能对视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就蝇类防治工作来讲,它不但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文明卫生城镇的重要内容,为发展旅游事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所必需。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卫生害虫的分类、生活史及生态习性已基本明确,同时,杀虫剂的研制也从第一代有机氯开发到了第四代拟除虫菊酯卫生杀虫剂。化学杀虫剂虽然具有见效快、成本低的优点,但蝇类的生活周期短(15-18天),分布范围广,繁殖能力强,无滞育现象。若常年用药防治次数过多,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易杀死蝇类的天敌,并使目标害虫产生抗药性。这些负面影响使人们在防治中更加关注起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极少或不产生抗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蝇类的生物防治,避免或减少因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蝇类科学治理和可持续控制的重要课题。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作为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属于半知菌亚纲丝孢菌类轮枝菌属匍匐组,其寄主范围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和弹尾目、瘿螨、线虫,甚至还能寄生植物病菌。遗传稳定性较好,对人、畜、禽类、植物均未发现毒害,本菌在蝇类害虫防治方面还未见报道。因此,在防治卫生害虫时又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使用简便的防治蝇类害虫的蜡蚧轮枝菌。
本发明所提供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KMZW-1已于2008年10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号为No.2728。从罹病棕尾别麻蝇成虫上分离获得蜡蚧轮枝菌野生菌株,将野生菌株回接于棕尾别麻蝇成虫上复壮得到蜡蚧轮枝菌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孢分离、培养得到纯的、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在光学显微镜(400倍)可以看到在该菌株的菌丝上长着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直立,锥形瓶颈轮生于菌丝体中间或顶部。分生孢子呈椭圆至圆柱形,大小为(2.4-)3.2-4.8(-6.4)×1.6-2.0(-2.8)μm。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展开,白色,气生菌丝绒毛状致密如絮,背面微显黄,奶油黄至浅褐色,气生菌丝无色,有隔,宽1.1-2.5μm,分生孢子梗单生、对生或3-5根轮生,在菌丝末端孢子梗数较多。蜡蚧轮枝菌菌落直径平均每天都有1cm左右的生长速度,属于快速生长的类型。从第七天开始产孢量就可以达到1×108孢子/ml,产孢量较高。24小时孢子的萌发率可以达到80%左右。该菌分生孢子对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家蝇、酪蝇、果蝇成虫致死中浓度(LC50)为9.50×105、4.58×107、4.06×107、4.10×103、1.05×107孢子/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菌株是分离得到的新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其孢子悬浮液对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家蝇、酪蝇、果蝇成虫致病力较好,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广泛地用于蝇类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1材料与方法
1.1.1材料
在昆明市采集到被一种虫生真菌侵染后的罹病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peregrine(Diptera:Sarcophagidae)成虫。
马铃薯葡萄糖琼胶培养基(PDA):200g马铃薯+17~20g琼脂+17~20g葡萄糖+1000ml水。
无菌操作条件:所有的器皿和用具均经高温灭菌锅(121℃,30min),接种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培养条件:置于29℃光照(12L:12D)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转移到试管PDA斜面,培养2~3天,转入4℃冰箱储存。
1.1.2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