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烧煤粉的相变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3843.0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0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沛胥;刘刚;闵建权;张伟东;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三新热超导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5/00 | 分类号: | F22B5/00;F23D1/00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古玲玉 |
地址: | 750002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 相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煤粉的相变炉。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85%以上的锅炉是燃煤锅炉,但传统的燃煤锅炉一直存在着环保不达标和热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因此,国内不少大中城市都规定市区不准使用燃煤锅炉,只能使用燃油、燃气锅炉,而燃油、燃气锅炉由于燃料成本高,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煤粉燃烧是公认的煤的高效洁净燃烧方式之一,其燃烧热效率通常在90%以上,甚至可达95%,是其它燃烧方式所难以达到的。利用真空相变原理制造的相变炉是一种热效率高、使用安全、节能效果显著的新型锅炉,燃料以油、气、块煤、末煤等为主,尚无适合燃烧煤粉的相变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环保、节能效果显著、适合煤粉燃烧的燃烧煤粉的相变炉。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燃烧煤粉的相变炉,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上部依次设有换热器和压力控制器,蒸汽发生器壳体外部下侧设置炉墙,炉墙内部空间为燃烧室,燃烧室底部设置炉膛底板,炉膛底板下部设渣坑,燃烧室一侧设有燃烧口,另一侧设有排烟口,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口外接煤粉燃烧器;
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壳体内的上部空间为换热器,换热器内布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伸出蒸汽发生器壳体外,所述压力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顶部;
在所述蒸汽发生器壳体外上部通过连接管连有换热器,换热器内布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一端伸出蒸汽发生器壳体外,所述压力控制器设置在换热器的顶部;
所述排烟口外接除尘器;
所述除尘器外接引风机;
所述引风机外接烟囱;
所述炉膛底板为带倾斜角的炉膛底板。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烧煤粉的相变炉,解决了传统燃煤型锅炉环保不达标、燃烧效率低和传统相变炉燃烧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采用蒸汽发生器为主体,设置换热管、炉墙、燃烧室,燃烧室底部设置带倾斜角的炉膛底板。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上适合以煤粉为燃料,利用煤粉颗粒小,燃烧迅速、完全、容量大等特点,燃烧热效率高,排烟含尘量低、不冒黑烟,结构简单,操作、使用、维修方便,运行安全可靠,运行费用、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沿A—A方向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沿A—A方向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燃烧煤粉的相变炉,包括蒸汽发生器1,蒸汽发生器1上部依次设有换热器2和压力控制器4,蒸汽发生器1壳体外部下侧设置炉墙7,炉墙7内部空间为燃烧室12,燃烧室12底部设置炉膛底板6,炉膛底板6下部设渣坑11,燃烧室12一侧设有燃烧口10,另一侧设有排烟口9,如图1和2所示:该燃烧口10外接煤粉燃烧器16,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壳体内的上部空间为换热器2,换热器2内布置有换热管5,换热管5一端伸出蒸汽发生器1壳体外,所述压力控制器4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顶部。炉膛底板6为带倾斜角的炉膛底板。
如图1、2所示,该燃烧煤粉的相变炉,主体为蒸汽发生器1,蒸汽发生器1壳体内上部设置换热管5,蒸汽发生器1壳体外部下侧设置炉墙7,炉墙7和蒸汽发生器1底部构成的内部空间为燃烧室12,燃烧室12底部设置带倾斜角的炉膛底板6,炉膛底板6下部设渣坑11。蒸汽发生器1顶部设有压力控制器4,通过控制蒸汽的排出,使蒸汽发生器1内部形成微负压的真空状态。换热管5设置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在蒸汽发生器1壳体外。燃烧室12一侧设有排烟口9,可外接烟囱。
工作时,煤粉17和一次风19的混合物经煤粉燃烧器16进入燃烧室12后,经过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等过程,在距煤粉燃烧器16出口一定距离处开始点火燃烧。煤粉17在充足的二次风20支持下,燃烧加热蒸汽发生器1内的液体工质18,工质18产生的蒸汽上行形成压力后通过压力控制器4排出,达到内部压力的平衡。蒸汽热量与换热管5内工质进行交换,被外部设备使用。烟气带着煤粉燃尽后形成的飞灰从排烟口9排出。燃烧后一小部分颗粒较粗的灰形成灰渣8落入渣坑11,废弃。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三新热超导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夏三新热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