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3918.5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占云高;董梅;朱涛;裴陈新;王立涛;施立发;孙致平;沈新玉;丰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2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晖 |
地址: | 243003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 取向 电工 连续 退火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片电工钢连续退火试验方法,尤其涉及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电工钢作为功能材料,是钢铁产品中的精品,制造工艺复杂,产品性能要求高。电工钢最终性能是连续退火工艺来实现的,目前多数连续退火工艺研究是通过在线大生产或小型模拟生产机组来实现的。在线试生产需要多次炼钢和多次试生产来调节不同工艺参数,且炉内环境变化缓慢、相同工艺重复性差和目标工艺参数很难吻合,每一次试验的周期都很长,性能优越的产品需要经过至少半年才能获得,并且每次试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的部分(大部分)都要作为废钢处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以说这些试验方式存在试验周期长、试验原材料浪费多、试验成本高、试验准备复杂、重复试验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试验方法,本发明只需用单片样板在模拟机上试验即可确定温度和张力的匹配关系,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试验周期短,试验原材料浪费少,试验成本低,试验准备简单,重复试验简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试验方法,包括试验样板的准备工序、焊接热电偶工序、模拟试验工序、试验结果检验工序,
所述的试验样板的准备工序为:(1)将电工钢冷轧轧硬板作为试验样板,尺寸为250mm×450mm,450为轧制方向,表面不应有影响磁性能的瑕疵,(2)将试验样板表面进行去油、脱脂处理,保温烘干,(3)对烘干后的钢板表面均匀涂敷耐高温防氧化涂料,再进行固化烧结;
所述的焊接热电偶工序为:在有涂层的试验样板上呈对角线布置焊接5或3对热电偶;
所述的模拟试验工序为:将焊好热电偶的样板装入连续退火模拟机组,启动液压夹具夹紧样板,然后设定温度和张力的匹配关系进行试验;
所述的试验结果检验工序为:对试验后的样板在张力释放后进行板形测量,板形不合格的重新设定温度和张力,利用新的样板重复试验,直至板形合格。
与现有技术状况相比,本发明的效果体现在:首次提出了一种以单片试样进行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连续退火工艺试验方法,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进行多种工艺模拟的连续退火试验方法,为电工钢的性能优化改进和新产品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
目前,马钢电工钢产品的性能改进和新产品开发,在通过该试验方法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模拟,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优化了电工钢连续退火在线工艺参数,结果行之有效,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试生产工艺参数有据可依,可实现标准化作业。在生产线投产一年多时间里,批量生产了M50W470~M50W1300系列全工艺无取向电工钢合格产品约12万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在线试生产需要多次炼钢和多次试生产来调节不同工艺参数,且炉内环境变化缓慢、相同工艺重复性差和目标工艺参数很难吻合,每一次试验的周期都很长。优越的产品需要经过至少半年才能获得,而本试验方法只需要炼一次钢作为原料,利用试验机进行多种工艺的在线模拟,整个试验和检验、分析的过程不足一个月。
降低了研发成本:在线试生产,每次试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的部分(大部分)都要作为废钢处理,且试生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本试验方法只需要3人,所有废钢产生只是试验过程中的样板。
本发明试验准备简单,重复试验简单,试验工艺参数有据可依,可实现标准化作业:对不同成分范围,不同牌号的产品提出可行的生产工艺,固化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3个热电偶的焊接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为热电偶,2为矩形样板
图25个热电偶的焊接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为热电偶,2为矩形样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3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