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咪唑烷基桥联双芳氧基稀土金属胺化物及其催化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178.7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姚英明;张中剑;徐小平;沈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5/00 | 分类号: | C07F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咪唑 烷基 桥联双芳氧基 稀土金属 胺化物 及其 催化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杂环桥联双芳氧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咪唑烷基桥联双芳氧基稀土金属胺化物及其催化用途。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酯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它在生理条件下即可以降解,而且降解产物无毒。因此,它作为生物组织的相容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例如:聚己内酯,因具有高溶解性,低熔点,而且可与多种聚合物相容,可以作为聚合物的增塑剂等;聚乳酸,因其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体系、骨科固定材料、以及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方面。鉴于脂肪族聚酯的一些广泛应用前景,它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开环聚合是合成脂肪族聚酯的简便方法。人们已经开发出很多催化体系用于环酯的开环聚合,所用的催化剂可以是主族金属、过渡金属以及稀土金属的烷氧基化合物、烷基化合物、胺基化合物以及硼氢化合物等,其中的一些稀土金属配合物因其有确定的结构并且可作为单组分催化剂使用而备受关注,例如:
杜邦公司的McLain等人最早发现了单组分烷氧基稀土金属化合物Y5(O)(℃HMe2)13和Y(℃H2CH2OEt)3可以在室温下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并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点(参见:McLain,S.J.;Drysdale,N.E.Polym.Prepr.1992,33,174);
沈之荃等报道了三异丙氧基稀土金属化合物Ln(OiPr)3是己内酯开环聚合的有效催化剂(参见:Shen,Y.Q.;Shen,Z.Q.;Zhang,F.Y.;Zhang,Y.F.Polym.J.1995,27,59),并发现[CH3C(O)CHC(O)CH2CH3]2Ln(OiPr)可以抑制聚合过程中的酯交换反应,可以催化己内酯的活性聚合(参见:Shen,Y.Q.;Shen,Z.Q.;Zhang,Y.F.;Yao,K.M.Macromolecules 1996,29,8289);
Yasuda等也报道了茂基稀土金属甲基化合物、氢化物和烷基化合物可以催化己内酯活性聚合(参见:Yamashita,M.;Takemoto,Y.;Ihara,E.;Yasuda,H.Macromolecules 1996,29,1798);
其它用于己内酯开环聚合的单组份稀土金属催化剂还有二价稀土金属配合物(参见:Evans,W.J.;Katsumata,H.Macromolecules 1994,27,2330;Evans,W.J.;Katsumata,H.Macromolecules 1994,27,4011;Nishiura,M.;Hou,Z.M.;Koizumi,T.;Imamoto,T.;Wakatsu ki,Y.Maromolecules 1999,32,8245)、茂基稀土金属胺化物(参见:薛明强,毛礼胜,沈琪,马家乐,应用化学1999,16,102;薛明强,沈琪,张振江,毛礼胜,中国稀土学报1999,17,498)、Ln[N(SiMe3)2]3(参见:Martin,E.;Dubois,P.;Jerome,R.Macromolecules 2000,33,1530)、Sc(OTf)3(参见:Nomura,N.;Taira,A.;Tomioka,T.;Okuda,M.Macromolecules 2000,33,1497)、三脒基稀土配合物(参见:Luo,Y.J.;Yao,Y.M.;Shen,Q.;Sun,J.;Weng,L.H.J.Organomet.Chem.2002,662,144)以及三胍基稀土金属配合物(参见:Zhou,L.Y.;Sun,H.M.;Chen,J.L.;Yao,Y.M.;Shen,Q.J.Polym.Sci.,Part A:Polym.Chem.2005,43,1778)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