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壳多酚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557.6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2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段玉清;李金凤;张海晖;马海乐;徐菲菲;王曦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G99/00 | 分类号: | C07G99/00;A23L3/3544;C09K15/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壳多酚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的深加工领域技术,具体地讲是一种板栗壳多酚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属山毛榉科(Fagacene)植物,为落叶乔木,其果实俗称栗子,是我国的主要特产之一,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因其富含糖、淀粉、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脂肪含量少。味甘性温,无毒,具有补脾健胃、补肾强筋之功效。故一直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保健食品。近年随着板栗种植面积增加和板栗深加工的不断深入,占板栗近20%的板栗壳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但对板栗壳开发仅中国专利CN1765206A和中国专利CN1569970A报道了一种板栗壳天然棕色素的生产方法和提取方法,其中中国专利CN1746107A记载了板栗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CN1952020A记载了板栗壳天然染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报道。目前对板栗壳资源化利用报道文献较少,大量板栗壳主要作为垃圾焚烧,未被利用。
板栗壳中富含多酚类物质,且原花青素占提取物50%以上,占多酚75%以上。试验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并能阻断亚硝胺合成,体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较强抑制作用。众所周知,植物多酚(包括原花青素)是一类多羟基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氧化剂,除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外,还具有防癌抗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等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日用品。因此,对板栗壳中多酚类物质进行制备,将其添加到食品、药品和日用品等中发挥其活性,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又使板栗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使其变废为宝,提高板栗的附加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主要有溶剂法(包括微波或超声波辅助溶剂法)、超临界CO2萃取法、重金属盐离子沉淀法和树脂吸附分离法。经溶剂提取的多酚纯度较低,活性弱;超临界CO2萃取法虽产品纯度较高,但工艺复杂,操作不便,成本高;重金属盐沉淀法会导致重金属残留,安全性差;树脂法制得多酚含量较高,制备量大。因此,本发明将溶剂法和树脂法结合,采用溶剂法提取,树脂法富集/分离,该法得到的多酚产品纯度较高(85%以上),功能活性强的原花青素占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工艺简单,易操作放大,适合工业大量制备。
关于高纯度富含原花青素的板栗壳多酚的制备及应用,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板栗废弃物板栗壳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并分离多酚类物质的技术,从板栗壳中制备板栗壳多酚的方法,可推广到大范围的工业化生产;使板栗废弃物板栗壳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提高板栗附加值;同时为食品和制药工业开辟一种天然植物多酚抗氧化剂新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干燥粉碎 板栗壳通风阴干、粉碎、过筛,并通过风选或筛分除去壳内的絮状物;
(2)浸提 取板栗壳粉末于浸提容器中,加入乙醇,充分混合后,水浴中密闭浸提,得到浸提液;
(3)过滤与浓缩 将浸提液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得到浓缩的多酚粗提液;
(4)富集和分离 将多酚粗提液泵入已平衡好的大孔吸附树脂,对多酚进行富集;先用蒸馏水冲洗柱子,再用50%~70%(体积)乙醇水溶液洗脱多酚,收集洗脱液;
(5)浓缩 将洗脱液减压浓缩;
(6)干燥 将浓缩后的多酚液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即得板栗壳多酚粉末。
步骤1中,板栗壳通风阴干至含水量8-11%后粉碎,过20-40目筛。
步骤2中,浸提3次,首次浸提,板栗壳与乙醇的料液比为1∶10-1∶20(g/ml);密闭浸提1-2h;第2次浸提,料液比为1∶10(g/ml),浸提1h;第3次料液比为1∶5(g/ml),浸提1h;上述浸提过程中,水浴保持温度50-70℃,乙醇浓度为50-70%。
步骤3中,将浸提液用200目工业滤布过滤,将滤液于40℃,0.1MPa下减压浓缩。
步骤4中,大孔吸附树脂为AB-8或DM130柱,当流出液为上样液浓度的1/10时,停止上样,蒸馏水的冲洗量为3~5倍的柱体积,乙醇的洗脱量为4倍的柱体积。
步骤5中,将洗脱液于40℃,0.1MPa下减压浓缩。
步骤6中,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80-200℃,出风温度为9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