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电连接器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727.0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德新;曾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两设备连接在一起的电连接器,主要用于手机蓝牙、无线网络、电子测量工具等。
背景技术
目前高频同轴电连接器主要用于手机蓝牙、无线网络、点子测量工具等方面,现在使用的连接器由于线材插入时无法检查是否插入到位,降低了产品可靠性,又由于同轴连接器体积小,就造成组装不良率高、产能低,相对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市场之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电连接器结构改良,该高频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制造时组装方便、相对产能大、成本低、质量可靠,可满足市场之需要。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频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端子、塑胶和铜壳,端子设于塑胶中,塑胶设于铜壳中,塑胶上设有一线材导向的缺口,塑胶绝缘壁上设有一凹槽,凹槽背面的塑胶绝缘壁上形成凸起;这样当线材插入后,铜壳连同塑胶绝缘壁绕折弯点沿图7所示折弯方向向下折弯,凹槽向下折弯压紧线材芯线部分而产生导通(由于凸起的存在,可使凹槽进一步压紧线材芯线),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端子与线材接触的部位上设有一通孔,线材插入时可透过通孔检查线材是否插入到位,端子上下侧与线材接触的部位分别设有相向的线材导向的第一、二开口,端子卡入塑胶中后,第一、二开口与塑胶上端的缺口相对,这样方便线材插入。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铜壳头部内壁间隔设有若干个凸包及相向两个具弯钩的折起,塑胶置于铜壳中时,两个具弯钩的折起并拢,凸包紧压塑胶,这样可固定塑胶;铜壳尾部分别间隔设有若干排凸槽,若干排凸槽分别由若干个间隔设置大小不同的凸点构成,当线材插入时凸槽紧压线材外层皮。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塑胶头部呈锥形结构,这样可顺利置塑胶于铜壳中。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端子头部呈倒喇叭口型开口,且开口处呈外翻边结构,这样可顺利置端子于塑胶中且使端子与塑胶接触良好。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铜壳中间靠近铜壳尾部处设有相向两个折弯结构,铜壳绕折弯点折弯后,两折弯结构折弯并拢,紧压铜壳头部的两个具弯钩的折起。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铜壳中间靠近铜壳头部处设有相向两个折起结构,铜壳绕折弯点折弯后,两折起结构与铜壳头部紧密接触,防止铜壳头部晃动。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铜壳两个折弯结构与铜壳尾部之间部位形成向上翻折结构,以增加该部位强度,防止形变。
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铜壳头部呈喇叭口,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喇叭口内壁可增加与铜壳头部相配合的插头的保持力,喇叭口形状可使插头顺利插入。
铜壳(在组装成品时)需折弯处设折弯槽,这样在折弯时起到预折作用,既方便组装,又可使组装后产品美观。
制造时:塑胶主体采用料桥连接方式(每一组连接9片),可有效解决产品短小不易组装问题,如图9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端子尾部中心设有一通孔,线材插入时可检查线材是否插入到位,质量可靠,组装方便,相对产能大、成本低,可满足市场之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端子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塑胶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铜壳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线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铜壳折弯前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铜壳折弯后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组装时所用料桥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高频电连接器结构改良,包括端子1、塑胶2和铜壳3,端子1设于塑胶2中,塑胶2设于铜壳3中,塑胶2上设有一线材导向的缺口11,塑胶绝缘壁21设有一凹槽12,凹槽12背面的塑胶绝缘壁21上形成凸起13;这样当线材4插入后,铜壳3连同塑胶绝缘壁21绕折弯点22沿图7所示折弯方向向下折弯,凹槽12向下折弯压紧线材4芯线40部分而产生导通(由于凸起13的存在,可使凹槽12进一步压紧线材芯线40),以电连接器装配方向为基准,端子1与线材4接触的部位上设有一通孔26,线材4插入时可透过通孔26检查线材4是否插入到位,端子1上下侧与线材4接触的部位分别设有相向的线材导向的第一、二开口15、16,端子1卡入塑胶2中后,第一、二开口15、16与塑胶上端的缺口11相对,这样方便线材4插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