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端导热的高频无极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4909.8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升和;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升和;朱斌 |
主分类号: | H01J65/04 | 分类号: | H01J65/04;H01J61/5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000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高频 无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频无极灯。
背景技术
高频无极灯是通过把高频电磁能以感应方式耦合到灯泡内,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受激原子返回基态时自发幅射出245nma的紫外线,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高频无极灯是基于荧光灯气体放电和高频电磁感应两个原理相结合的一种电光源,现有的高频无极灯的结构主要包括呈球形或梨形的玻壳,玻壳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单端开口的耦合腔,玻壳内封装有铟网和汞齐,耦合腔内设置有耦合线圈,耦合线圈绕装在磁芯管的外周,一导热棒从耦合腔的开口端插入磁芯管内,导热棒的伸出端与金属灯头连接;由于它没有常规电光源所必须的灯丝或电极,故称无极灯;通常低压气体放电高频无极灯所使用的工作频率为2.5~3.0MHz,也就是说,高频无极灯的工作频率比普通白炽灯和日常使用的电感式日光灯、金卤灯、高压钠灯等灯种的工作频率(50Hz)高出5万~6万倍,比普通节能灯或电子镇流器的工作频率(30~60KHz)高出约250倍。其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防震,长寿命,无频闪,高功率因数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工厂、学校、各种场馆、车站等。其不足之处在于:工作时,耦合腔中易产生高温(100—200℃),高温会破坏磁性材料的特性,引起激励功率的降低,高温还会影响耦合线圈的寿命,由于导热棒只能从单端将热量导出,对于中小功率的高频无极灯(20W—100W),能起到有效的散热作用,而对于150W的高频无极灯就必须采用特殊的导热材料——CuTeLi合金制造的导热棒才能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正因为散热不良,导致高频无极灯的功率难以提高,一般限制在200W以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端导热的高频无极灯,使耦合腔内的发热能够及时被导出,提高散热效果,从而使得大功率的高频无极灯能够安全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端导热的高频无极灯,包括玻壳,玻壳内封装有铟网和汞齐,玻壳上设有耦合腔,耦合腔内设置有耦合线圈,耦合线圈绕装在磁芯管的外周,一导热棒插入磁芯管内;所述耦合腔贯穿玻壳,导热棒从耦合腔两端伸出。
本发明将玻壳制成中心带贯穿的耦合腔的结构,导热棒从耦合腔两端伸出,使得耦合腔的两端均可以散热,散热更加良好,导热棒两端可以连接其他散热器,其一端也可以与现有技术相同,与金属灯头相连,另一端与金属灯罩相连,灯罩面积大,整个灯罩均能成为耦合腔的散热器,可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玻壳也可以制成呈球形或梨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散热良好,解决了耦合腔散热不良而导致的高频无极灯的功率受到限制的问题,可制成功率200W以上的大功率高频无极灯,耦合腔温度可下降到50-80℃。该电光源可用于各种场所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玻壳,2铟网,3耦合线圈,4磁芯管,5导热棒,6耦合腔,7汞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为一种双端导热的高频无极灯,包括呈梨形的玻壳1,玻壳1内封装有铟网2和汞齐7,玻壳1上设有耦合腔6,所述耦合腔6从轴线上贯穿玻壳1,耦合腔6内设置有耦合线圈3,耦合线圈3绕装在磁芯管4的外周,导热棒5插入磁芯管4内,导热棒5从耦合腔6两端伸出;导热棒5的一个伸出端与金属灯头连接,导热棒5的另一伸出端与金属灯罩相连。其工作时,两端均能散热,散热效果较好,可制成大功率的高频无极灯。
实施例2
如图2,与实施例1相比,所不同之处在于玻壳呈球形。
双端散热的技术方案会使玻壳外表面面积减少,而影响外表面的发光面积,但是,耦合腔内表面的发光面积增大,可获得相应补偿,因此,总的光效不会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升和;朱斌,未经朱升和;朱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握笔模
- 下一篇: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