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添加磁性铁氧体粉末减缓膜污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4974.0 | 申请日: | 200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笃;赵如金;储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1201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添加 磁性 铁氧体 粉末 减缓 污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控制方法,属于膜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污水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使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各种处理及回用技术,使污水净化并且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已成当务之急。在污水处理技术中,膜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处理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是中水回用的热点处理工艺之一。该工艺能高效进行固液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同时具有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小,工艺设备集中等优点。
但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膜污染使得膜过滤通量下降,操作成本增加,从而限制了该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目前控制膜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改进膜材料、改善混合液特性、优化操作条件及膜的清洗与再生等,并取得良好的膜污染控制效果。但多数方法在减缓膜污染的同时,使处理成本增加或降低了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的处理量。目前尚没有向膜生物反应器中添加磁性铁氧体粉末,减缓膜污染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控制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存在的增加成本、降低污水处理量等问题,提出一种将适量磁性铁氧体粉末加入膜生物反应器,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铁氧体一般是指铁族元素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就其导电性而言属于半导体,但在应用上多作为磁性介质而被利用。铁氧体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金属有机盐热分解法、溶液蒸发热分解法、水热合成法、冲击波合成法等制备,亦可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在重金属废水中获得,成本低廉。
本发明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当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生物反应器内进行污泥培养时,向生物反应器内加入磁化后的磁性铁氧体粉末,继续培养驯化一段时间,形成磁性污泥,然后稳定运行。
更具体的方案是;在膜生物反应器污泥培养过程中,当生物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达到2000mg/L~4000mg/L时,向其中加入磁化后磁性铁氧体粉末。加入的磁性铁氧体粉末要预先磁化5min以上。加入生物反应器内磁性铁氧体粉末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最好大于50emu/g,加入量为0.3g/L~1.0g/L较好。
在本发明中,向生物反应器内加入磁性铁氧体粉末后,继续培养驯化直到生物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达到5000mg/L以上,生物反应器可稳定运行。当膜生物反应器排泥时,根据排出的磁性铁氧体粉末的量,补加磁性铁氧体粉末,以维持0.3g/L~1.0g/L的浓度。
磁性铁氧体粉末的加入可在混合液中形成弱磁场,由于其磁催化作用增强了反应器内污泥的活性,使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得以提高,混合液中蛋白质、胶体物质、溶解性有机物等易污染膜的物质浓度减小;此外,磁性铁氧体颗粒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自由能,共价键等作用会使污水中的蛋白质、胶体物质、溶解性有机物等直接吸附到磁性铁氧体颗粒表面,从而减少这些物质在膜孔的吸附,可有效减缓膜污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有效减缓膜污染,膜生物反应器运行32天后,膜过滤压差及膜过滤阻力明显低于不加磁性铁氧体粉末的膜生物反应器;
2.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3.磁性铁氧体粉末廉价、易得,可以从重金属废水中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装置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示意图。
图中:1.贮水箱;2.进水泵;3.生物反应器;4.膜组件;5.压力表;6.出水泵;7.空压机;8.穿孔曝气管;9.磁性铁氧体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在本发明方法使用的装置中,生物反应器3由玻璃材质制成,反应器内设置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4,贮水箱1提供生物反应器3所需实验用水,进水由进水泵2抽入,出水由出水泵6抽吸完成,出水压力由压力表5计量,空压机7及与其相连的穿孔曝气管8向生物反应器3提供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4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