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5400.5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强;韦帮远;强科;王高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翠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王鹏翔 |
地址: | 21009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人工 液体 采集 能量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包括压缩机(1)、节流元件(5)、液体泵(64)、冷凝器(31)、集液体槽(52)、风机系统(63)、空气—液体换热器(42)、液体—工质换热器(21)、喷淋器(53)、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进口通过管道(12)与节流元件(5)出口连接,出口与压缩机(1)进口端通过管道(11)连接,压缩机(1)出口与冷凝器(31)进口通过管道(14)连接,冷凝器(31)出口与节流元件(5)进口通过管道(13)连接;液体泵(64)的进口与集液体槽(52)连接,出口通过管道(71)与喷淋器(53)连接,喷淋器(53)的出液体进入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液体侧进口,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液体侧出口连接空气—液体换热器(42)的液体侧进口,空气—液体换热器(42)的液体侧出口连接集液体槽(52);空气—液体换热器(42)的空气侧出口与风机系统(63)连接,冷凝器装进水箱;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液体侧出口连接空气—液体换热器(42)的液体侧进口,空气—液体换热器(42)的液体侧出口连接集液体槽(52),形成人工液体的循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循环单元和空气循环单元构成一体化装置的,对于热泵循环装置,装置只集成热泵循环装置的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工质侧和热泵装置管路(11)、(12);或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工质侧、压缩机(1)、节流元件(5)和热泵装置管路(11)、(12)、(13)、(14);或者液体—工质换热器(21)的工质侧、压缩机(1)、节流元件(5)、冷凝器(31)和热泵装置管路(11)、(12)、(1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系统(63)对空气的驱动,采用吸风式或吹风式,风机系统放置在空气循环单元的终点或者起点,或放置在空气循环单元中间的某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工质换热器(21)中液体与工质的换热采用喷淋器(53)喷淋的开放方式换热,或采用套管式、管壳式、蛇管式换热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液体为水或低冻点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液体换热器(42)采用逆流、顺流或错流换热流道;换热器采用液体在空气流中直接喷淋接触,或采用填料塔、泡罩塔或筛板塔传热传质设备来强化传热、传质,换热器采用间壁换热的方式来交换热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人工液体采集能量的热泵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工质换热器(21)与空气—液体换热器(42)连接为一体或者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翠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翠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4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