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淡水鱼鱼丸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5756.9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4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段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夫亮 |
主分类号: | A23L1/326 | 分类号: | A23L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淡水鱼 鱼丸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鱼鱼糜制品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鱼丸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海鱼鱼糜制品加工技术日臻完善,而淡水鱼鱼糜制品加工技术刚刚起步。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每年的渔业产量很大,但目前淡水鱼的利用尚处在初级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很低。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鱼丸大部分以海鱼为原料,口感较腥;部分淡水鱼鱼丸不够润滑,弹性不够,且淀粉含量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鱼鱼丸及其制作方法,该淡水鱼鱼丸不仅风味独特,且口感鲜嫩细腻,弹性好。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淡水鱼鱼丸,该淡水鱼鱼丸以鱼肉、鱼脑、蛋清、淀粉、葱、姜、食盐、味精、水和植物油为原料,按原料总重量百分比计:
鱼肉:40%~65%;
鱼脑:0.9%~2.2%;
蛋清:9%~13.5%;
淀粉:5%~7.5%;
葱:0~5%;
姜:0~5%;
食盐:1.5%~2.5%;
味精:0~1.3%;
水:10%~23%;
植物油:0~1%。
所述鱼肉为鲩鱼肉。
一种淡水鱼鱼丸的制作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清洗:先将活鱼在清水中渡腮2~3小时,然后清洗活鱼体表的黏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淡水鱼鱼糜的腥味,从而减少制得的鱼丸的腥味,得到干净的活鱼;
②.宰杀:将步骤①得到的干净的活鱼宰杀,去除鱼头、鱼鳞、鱼鳍、内脏和内膜,取出鱼头中的鱼脑,并将去除鱼头、鱼鳞、鱼鳍、内脏和内膜后的鱼体洗净,得到干净的鱼体和鱼脑;
③.采肉:将步骤②得到的干净的鱼体的皮和骨去除,得到鱼肉;
④.漂洗并脱水:用冰水将步骤③得到的鱼肉漂洗,以除去鱼肉的有色物质、气味、脂肪、残余的皮及内脏碎屑、血液、水溶性蛋白和无机盐类等杂质,将漂洗后的鱼肉进行脱水(漂洗后的鱼肉含有大量的水分,必须脱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得到洁净鱼肉;
⑤.斩拌:将步骤④得到的洁净鱼肉和步骤②得到的鱼脑加入斩拌机,并添加蛋清、淀粉、葱、姜、食盐、味精、水和植物油后进行斩拌,斩拌时间大于30分钟,得到鱼糜;
⑥.成型:将步骤⑤得到的鱼糜加入鱼丸成型机中成型,得到成型鱼丸;
⑦.蒸煮:将步骤⑥得到的成型鱼丸放入蒸煮装置中进行蒸煮,蒸煮温度控制在80℃~90℃,蒸煮至成型鱼丸全部漂浮后取出,得到熟鱼丸;
⑧.冷却:将步骤⑦得到的熟鱼丸自然冷却;
⑨.包装:将步骤⑧得到的冷却后的熟鱼丸称重并包装;
⑩.速冻:将步骤⑨得到的包装后的鱼丸进送入速冻库速冻,速冻库温度保持在零下30℃以下,得到本例所需淡水鱼鱼丸。
所述采肉至少为人工采肉和机械采肉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例采用活鱼宰杀取肉,肉质鲜嫩;将鱼体精华之物“鱼脑”取出用于制作鱼丸,鲜味浓,口感滑润,鱼丸表面光亮,鱼脑在鱼丸中还可以起到自然粘合作用;蒸煮使得成型后的鱼丸弹性好。本例不仅风味独特,且口感鲜嫩细腻,弹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配方参见表1:
表1:(单位:重量百分比)
按上述配方,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清洗:先将活鱼在清水中渡腮2~3小时,然后清洗活鱼体表的黏液,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淡水鱼鱼糜的腥味,从而减少制得的鱼丸的腥味,得到干净的活鱼;
②.宰杀:将步骤①得到的干净的活鱼宰杀,去除鱼头、鱼鳞、鱼鳍、内脏和内膜,取出鱼头中的鱼脑,并将去除鱼头、鱼鳞、鱼鳍、内脏和内膜后的鱼体洗净,得到干净的鱼体和鱼脑;
③.采肉:将步骤②得到的干净的鱼体的皮和骨去除,得到鱼肉;
④.漂洗并脱水:用冰水将步骤③得到的鱼肉漂洗,以除去鱼肉的有色物质、气味、脂肪、残余的皮及内脏碎屑、血液、水溶性蛋白和无机盐类等杂质,将漂洗后的鱼肉进行脱水(漂洗后的鱼肉含有大量的水分,必须脱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得到洁净鱼肉;
⑤.斩拌:将步骤④得到的洁净鱼肉和步骤②得到的鱼脑加入斩拌机,并添加蛋清、淀粉、葱、姜、食盐、味精、水和植物油后进行斩拌,斩拌时间大于30分钟,得到鱼糜;
⑥.成型:将步骤⑤得到的鱼糜加入鱼丸成型机中成型,得到成型鱼丸;
⑦.蒸煮:将步骤⑥得到的成型鱼丸放入蒸煮装置中进行蒸煮,蒸煮温度控制在80℃~90℃,蒸煮至成型鱼丸全部漂浮后取出,得到熟鱼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夫亮,未经段夫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5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等间距开口肋片的套管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高分散性荧光增白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