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降噪空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7019.2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鄢烈;薛亚飞;罗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4 | 分类号: | F02M35/04;F02M3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降 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汽车发动机的空滤器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质量、性能、油耗、噪声等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性能提高的同时,发动机的油耗、噪声也随之增加。为了降低发动机进气口噪声,空滤器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空滤器本体的容积、空滤器上管路的直径和长度方面的优化来进行噪音控制,同时还需要增加不同大小和类型的谐振腔以进行局部的噪音控制。这对进行优化之前的发动机基础进气口噪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广泛使用的霍尔赫兹谐振腔和1/4波长管,均针对发动机某种工况下的噪声进行消声,作用频率范围有一定限制,且与空间布置有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很少见的消声结构是在进气管上某一段密布微孔,利用扩散效应降低气体流速,从而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此种结构多见于排气系统设计,由于空滤器进气管的生产工艺特点(多为吹塑成型),在进气管上实现困难,目前市面很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出来的一种结构简单、可工程化、降噪效果明显的发动机降噪空滤器。
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降噪空滤器包括空滤器下腔、空滤器上腔、设置在上下腔之间的滤芯、与空滤器下腔连接的空滤器进气管和与空滤器上腔连接的空滤器出气管;其改进是在所述空滤器进气管的1/2管长处设置有一圈调谐孔。
所述调谐孔在空滤器进气管管壁上径向均匀分布一圈,调谐孔的直径5~8mm。
本结构的降噪原理:声波在管路中传播时,由于其波长远大于管道直径,可被视为平面波。当声波到达管路端口时,其中部分会发生反射,沿与原传播方向向反的方向进行传播,形成反射波。当入射波和反射波发射叠加时,驻波便产生了。驻波中声强最高的点被称为反节点。因此在空滤器进气管1/2处的圆周上增加调谐孔,便可消除进气管中反节点处的驻波,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本结构在整个发动机的转速范围内均能起到降噪效果,并不针对某种工况或频率峰值,可有效降低发动机基础进气口噪音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动机降噪空滤器包括空滤器下腔3和空滤器上腔6,在上下腔之间设置滤芯4,空滤器进气管1连接在空滤器下腔3一侧,空滤器出气管5连接在空滤器上腔一侧,在空滤器进气管1的1/2管长处设置有一圈直径5~8mm的调谐孔2,并且调谐孔在空滤器进气管管壁上径向均匀分布一圈,处消除因管路形成的驻波,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7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