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酸化制备高效磷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8137.5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生;盖国胜;杨玉芬;赵夫涛;何振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盖国胜;杨玉芬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C05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化 制备 高效 磷肥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酸化制备高效磷肥的方法,属于肥料加工与应用领域。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生产磷肥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分解磷矿石主要有酸法和热法两种方法。酸法磷肥,一般系用硫酸、硝酸、盐酸或磷酸分解磷矿石而制成的磷肥或复合肥料,酸法磷肥多是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热法磷肥是在高温下加入硅石、白云石、焦炭等或不加入其他配料分解磷矿石而制成的磷肥,热法磷肥多是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工艺方法制备,且成本高,都存在氟危害,酸危害,尘毒危害等,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酸化制备高效磷肥的方法是在发明专利《一种超细活化磷矿复合肥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610113874.3)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它的主要优点是可利用中低品位的磷矿,生产过程只需要简单的机械处理和堆肥发酵,生产成本低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长期使用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等。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磷肥制备方法中所存在的环境污染,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酸化制备高效磷肥的方法,通过物理、生物方法制备磷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磷肥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照发明专利《一种超细活化磷矿复合肥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610113874.3)所公开的方法制备出粒度为90%过400目的超微细活化磷矿粉。
2、将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与生物有机肥(牛粪、鸡粪、猪粪等生物粪便及生活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其比例按重量比为1:4-1:1。
3、将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与生物有机肥按上述比例混合后,再添加荧光假单胞菌(此菌种购于广东省微生物所),采用二次堆肥发酵,第一次发酵水分控制在55%-65%,温度大于55℃不少于7天,且最高温度不超过75℃;第二次发酵初期水分控制在55%,后期控制在25%-35%,两次发酵均每周翻堆一次。两次堆肥发酵周期控制在30-60天,发酵完成后烘干造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有效磷含量高,可作追肥使用;二是肥效稳定长久,可作基肥和种肥使用;三是对土壤有改良作用,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肥力;四是制备工艺步骤少,生产过程无废弃物排出,无污染;五是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利用中低品位的磷矿,节约矿物资源。
四、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用球磨制备粒度为90%过400目的超微细活化磷矿粉,将20g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与80g牛粪混合,再加入荧光假单胞菌2.5ml(107-108个/ml),堆肥发酵30天(采用二次堆肥发酵,第一次发酵水分控制在55%-65%,温度大于55℃不少于7天,且最高温度不超过75℃;第二次发酵初期水分控制在55%,后期控制在25%-35%,两次发酵均每周翻堆一次。)然后烘干造粒得到非酸化高效磷肥。
实施例二:
用振动磨制备粒度为90%过400目的超微细活化磷矿粉,将40g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与80g牛粪混合,再加入荧光假单胞菌2.5ml(107-108个/ml),堆肥发酵45天(采用二次堆肥发酵,第一次发酵水分控制在55%-65%,温度大于55℃不少于7天,最高温度不超过75℃;第二次发酵初期水分控制在55%,后期控制在25%-35%,两次发酵均每周翻堆一次。)。然后烘干造粒得到非酸化高效磷肥。
实施例三:
用振动磨制备粒度为90%过400目的超微细活化磷矿粉,将80g超微细活化磷矿粉与80g牛粪混合,再加入荧光假单胞菌2.5ml(107-108个/ml),堆肥发酵60天(采用二次堆肥发酵,第一次发酵水分控制在55%-65%,温度大于55℃不少于7天,最高温度不超过75℃;第二次发酵初期水分控制在55%,后期控制在25%-35%,两次发酵均每周翻堆一次。)然后烘干造粒得到非酸化高效磷肥。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盖国胜;杨玉芬,未经山东农业大学;盖国胜;杨玉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配设备
- 下一篇:共轴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结构设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