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孔酸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8281.9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3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义;耿姗;杨朝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23/10 | 分类号: | B01J23/10;B01J21/16;C10G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东冶 |
地址: | 25706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介孔酸性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制备出的孔径在5~15nm的介孔材料通过 浸渍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引入硅源、铝源和稀土金属元素,使其形成介孔酸性材料,其 特征在于其制备过程如下:
①介孔材料的制备
将原材料在100℃~900℃焙烧1~5小时,构造出孔径在5~15nm的介孔材料;
其原材料是蒙脱石、蒙皂石、坡缕石、海泡石、蛭石、贝得石、水滑石中的 一种或几种,粒度要求为<30μm;
②引入硅、铝和稀土金属元素
采用浸渍和离子交换的方法,引入硅、铝和稀土金属元素,其要求是:
A.硅源为硅溶胶、水玻璃、正硅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常温下分1~2 次浸渍到介孔材料上,然后在120~200℃烘干,并要求其氧化物在材料中的 总含量在介孔材料中占0.1~30wt%;
B.铝源为异丙醇铝、铝溶胶、氢氧化铝、硝酸铝、氯化铝、偏铝酸钠中的一种 或几种混合物,常温下分1~2次浸渍到介孔材料上,然后在120~200℃烘干, 并要求其氧化物的总含量在介孔材料中占0.1~30wt%;
C.稀土金属元素为La、Ce、Pr、Nd和Pm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配成0.1~3mol/L 的水溶液,在50~90℃分2~3次进行离子交换,介孔材料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10,并要求其氧化物的总含量在介孔材料中占0.1~20wt%;
③介孔酸性材料的制备
将经上述处理的材料过滤、烘干,在300~900℃焙烧1~10小时;然后将焙 烧后的材料用浓度为0.1~30wt%的盐酸或氯化铵溶液在50-90℃进行离子交换, 交换完成后进行过滤、在160℃烘干,即制备出具有较强酸性和较高水热稳定性 的具有孔径为5~15nm介孔酸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2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连接输送机皮带的塑料合金钉扣接头
- 下一篇:具有球头结构的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