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模人群密度分析和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8875.X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1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谭铁牛;黄凯奇;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规模 人群 密度 分析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式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规模人群密度分析和 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运动会、展览会和文艺演出等大 型社会活动经常召开。这些大型社会活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 来了安全隐患。当数以万计的人群聚集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引起 人群的恐慌,很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公 共区视频监控系统,往往是由监控人员在监控室观看显示屏来发现异 常情况。这样的人工监视的方式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当监控点非常 多时,由于监控人员有限,经常会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另外, 人工监视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综合各个监控点的人群密度信息,所以 无法对重点区域未来人群密度进行预测。随着智能视觉监控技术的兴 起,由计算机代替人来对公共区人群密度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可能。智 能视觉监控技术就是要让计算机代替人的大脑,让摄像头代替人的眼 睛,由计算机智能地分析图像序列,提取有效信息,达到智能监控的 目的。
申请号为200710179883.7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特征的人 群密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摄像头捕捉的视频进行分析,由计算 机自动实时地计算出当前视频中的人群密度。但是该方法有几个缺点:
1)得到的人群密度是一个0到1之间的小数,表示拥挤程度,无 法得到人们所关心的具体人数。
2)不能得到人群流速和流向信息。
3)没有涉及到对重点枢纽区域的人群密度进行预测。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规模人 群密度分析和预测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大规模人群密度分析和预测 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利用基于统计特征的人群密度分析方法对输入视频作人群 密度分析,实时获取单个监控点的人群密度值。
步骤2:通过多段线性拟合方法实现人群密度和人数的互相转化。
步骤3:采用光流法对输入视频的单个监控点中人群流速和流向进 行计算,获得单个监控点中人群的流速和流向。
步骤4:根据各个监控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和人群流向、流速关系 建立一个有向图的结构,对重要枢纽节点做一段时间内的人数和人群 密度预测。
本发明与目前国内外发表的最新的方法相比具有几个明显优点:
1)本发明能够自动实时监控大范围内的人群密度和人数分布。
2)本发明能够对重要区域做人群密度和人数的预测。
本发明能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人群监控和管理,本发明的 人群密度预测功能,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人群监控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技术方案流程图
图2本发明中重要监控点与其它监控点的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各个细节问 题。应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 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本发明的整个技术方案流程图如附图1所示:
请参阅图1,采用一台具有2.8G赫兹中央处理器和1G字节内存的 奔腾4计算机并用C++语言编制了大规模人群密度分析和预测程序,实 现了本发明的方法;图1中包括:视频输入端V1-VN、单路人群监控模 块A1-AN和密度和一个人数预测模块B;在视频输入端V1输入视频信 息,单路人群监控模块A1是利用基于统计特征的人群密度分析方法, 对视频输入端V1的输入视频实时获取单个监控点的人群密度值,再通 过多段线性拟合的方法实现人群密度到人数的的互相转化;采用光流 法计算出单个监控点中人群的流速和流向,获得单个监控点中人群流 速和流向信息;视频输入端V2、单路人群监控模块A2及视频输入端 VN、单路人群监控模块AN分别重复上述步骤,最后由密度和人数预测 模块B根据各个监控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和人群流向、流速关系建立一 个有向图的结构,对重要枢纽节点做一段时间内的人数和人群密度预 测。
1.基于统计特征的人群密度分析
本发明采用申请号为200710179883.7的发明专利所提出的方法提 取单个监控点的人群密度。所得到的人群密度是一个0~1之间的小数, 描述了当前监控点的人群拥挤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88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