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RU环形组网中的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9250.5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3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肖鲜贵;吴永海;张连栋;刘乔;朱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8 | 分类号: | H04J3/08;H04B10/08;H04B1/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ru 环形 组网 中的 业务 传输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端射频模块(RRU,Remote Radio Unit)环形组网中的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TD-SCDMA基带拉远系统中,基站(BBU)与RRU之间通常使用光纤连 接。如图1所示,在部分应用场景中会使用RRU串联的方式将多级RRU与 BBU进行连接,实现串联的业务通道,因此如果用于将多级RRU串联起来的 光纤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故障,则必然导致部分RRU无法与BBU通信。
为解决上述问题,Ir接口(BBU与RRU之间的接口)技术中提出了RRU 环形组网的概念,即每个RRU都能从两个不同方向的业务通道接入BBU,当 其中一个方向的业务通道出现故障后,可以切换到另外一个方向的业务通道继 续与BBU保持通信。参见图2,当前多级RRU通过串联方式通过从光口1接 入BBU的业务通道实现与BBU的通信。参见图3,当RRU1与光口1之间的 光纤出现故障后,切换到从光口2接入BBU的业务通道继续保持与BBU的通 信,从而实现了业务通道的备份。
现有的Ir接口技术中规定的RRU环形组网下的业务传输流程如图4所示, 从该图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现有从检测到业务通道故障,到RRU从另外一 个方向的业务通道重新接入BBU并恢复业务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由以下四部分 组成:
1)每3s发送一次心跳消息,连续3次未收到心跳消息则认为RRU不在 位的故障检测机制,决定了从光纤发生故障到发现故障所需时间为6~9秒(s)。
2)RRU检测到光纤故障后,通过软复位或硬复位的方式清空自身配置, 软复位方式所需时间为5s左右,硬复位方式所需时间则为分钟级。
3)RRU需要将时钟从故障业务通道切换到另外一条业务通道,所需的切 换时间为1~2s左右。
4)RRU重新从另外一条业务通道发起接入请求,然后进行该业务通道的 配置、时延测量、参数配置和小区配置等操作,所需时间为5s~10s左右。
由此可见,将上述四项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累加,软复位方式下所需要的整 个时间为25s左右,硬复位方式下所需要的整个时间大于1分钟,也就是说, 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普通的RRU环形组网技术从业务通道故障到重新采用 另一业务通道恢复业务所需要的时间都无法满足业务掉话的容忍时间,因此会 导致业务掉话。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在RRU环形组网情况下,当前正在使用的业务通道 发生故障后,RRU需要重新启动后,从另外一个业务通道重新接入BBU,并 重新配置相关参数,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业务掉话的容忍时间,从而 造成业务掉话。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RU环形组网中的业务传输方法及系统,用以 在RRU环形组网情况下保证业务不掉话,提高业务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U环形组网下的业务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BBU和RRU采用从该BBU的第一光口接入该BBU的第一业务通道 传输业务;
当确定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发生故障时,所述BBU和所述RRU利用所述第 一业务通道的配置参数,将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从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切换到从 所述BBU的第二光口接入该BBU的第二业务通道继续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BU和多个远端射频模块 RRU,其中所述BBU和所述多个RRU通过环形组网相连;
所述RRU,用于采用从所述BBU的第一光口接入该BBU的第一业务通 道传输业务;当确定该RRU无法从所述第一业务通道接入该BBU时,利用所 述第一业务通道的配置参数,将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从所述第一业务通道切换 到从所述BBU的第二光口接入该BBU的第二业务通道继续传输;
所述BBU,用于采用每个RRU的第一业务通道与该RRU传输业务;当 确定RRU无法从其第一业务通道接入该BBU时,利用该RRU的第一业务通 道的配置参数,将当前正在进行的业务从该第一业务通道切换到该RRU的第 二业务通道继续传输,所述RRU的第一业务通道和第二业务通道配置有同一 套配置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