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油污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9332.X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卢旭晨;王体壮;闫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1D7/10 | 分类号: | C11D7/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污 制备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去油污剂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制备去油污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领域中(如,汽车、列车、机械设备、石油开产加工、输油储油、印刷设备、维修机房地面、家庭油污等),对油污清理人们采用汽油、煤油、苯、酮、酸、碱等物质以及商品除油剂。目前,除油剂是通过采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或热碱溶液去除油污。日本公开特许86-98789,采用含二氯乙烷75%的洗涤剂,去污力尚可,但二氯乙烷毒性较大,又破坏臭氧层,环保差。英国专利1066407,液体浓缩金属清洗剂,以煤油为主要活性物,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美国专利4048121,采用40%烷碱、7%纯碱和5%直链烷基聚氧乙烯醚,操作时需要加热,而且腐蚀性较强,去油污效果也不够理想。中国专利200510093231.2,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油酸三乙醇胺、烧碱、纯碱、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水玻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元明粉、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三钠、烷基多苷、三聚磷酸钠、葡萄糖酰胺、乙二胺四乙酸、羧甲基纤维素配制成除油污剂,虽然腐蚀性、刺激性有所降低,但成本高,同时由于采用量大的有机物,使得清洗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增高,污水处理难度增大、成本增大。
如何解决易去除油污,又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无腐蚀、成本低,并且不造成清洗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增高,这样的去油污剂是人们长期一直渴望的去油污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粘土矿物制备的高效环保去油污剂,该去油污剂是利用粘土矿物脱去结构水后产物的多孔吸油作用和研磨作用去除油污,它是由无机硅铝氧化物组成,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无腐蚀、成本低,因它不含有机化合物所以不会导致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增高。
本发明提供的去油污剂是由无机硅铝氧化物组成,它是通过粘土活化焙烧而制得,其制备步骤包括:
a)粘土研磨;
b)将步骤a研磨好的粘土经活化焙烧脱除其矿物结构水;
c)将步骤b制备的活化焙烧粉料打散得到高效环保去油污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粘土包括高岭土、珍珠陶土、膨润土、矾土、叶腊石类粘土、矸子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去油污剂为粉末状,是由无机硅铝氧化物组成,其优点是无毒、无味、无腐蚀、成本低,对皮肤无伤害,并且使用过的去油污剂还可以回收处理制得去油污剂粉。在使用时将该去油剂涂在油污处用布或刷子擦洗即可除去油污。该去油剂是利用活性无机硅铝氧化物粉的吸油和研磨双重作用去除油污的,对于比较精密工件的去油污可选用颗粒为0.1-1微米的去油污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环保去油污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去油污剂是由无机硅铝氧化物组成,它是通过粘土活化焙烧而制得,其制备步骤包括:
a)粘土研磨;较佳地是研磨成粒径为0.1~100μm的粘土;
b)将步骤a研磨好的粘土经活化焙烧脱除其矿物结构水;该活化焙烧温度和时间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将粘土中的矿物结构水脱去即可,一般规模的生产,可以控制在300℃~1100℃活化焙烧,时间为0.001~2小时。
c)将步骤b制备的活化焙烧粉料打散得到高效环保去油污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粘土包括高岭土、珍珠陶土、膨润土、矾土、叶腊石类粘土、矸子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中粘土研磨设备可采用搅拌磨。
本发明采用的焙烧设备为公知设备,如隧道窑、竖窑、回转窑、马弗炉等间歇设备在300℃~1100℃加热0.5~2小时,用快速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在300℃~1100℃加热0.001~0.5小时。
本发明中活化焙烧粉打散可以采用公知的粉末打散机或气流粉碎机等。
实施例1
粘土采用煤系高岭土,其成分为:SiO2含量为43.78%,Al2O3含量为37.51,烧失量为17.23%。
将上述煤系高岭土细磨至1~10微米粉体,然后将其粉体通过流化床在850℃焙烧活化0.1小时,得高岭土活化焙烧粉;然后将活化粉体打散制得去油污剂。
本去油污剂的吸油值为51克/100克(油为GS-1高速真空泵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挤压牙膏盒
- 下一篇:微藻培养的光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