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H5N1亚型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9333.4 | 申请日: | 200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乔传玲;吴运谱;杨焕良;陈艳;辛晓光;陈化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9/145 | 分类号: | A61K39/145;A61P3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复制 缺陷 病毒 载体 h5n1 流感 基因工程 疫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 防动物H5N1亚型流感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更具体地,本发明所涉 及的疫苗以H5N1亚型流感毒株糖蛋白HA作为抗原基因,以E1、 E3联合缺失的复制缺陷型人腺病毒为载体。本发明还涉及该疫苗的 HEK293细胞病毒培养物。
背景技术
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危害世界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可导致感染禽群100%的死亡,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I类烈性传 染病。禽流感的广泛传播与流行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严重损失,H5N1 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并且致人死亡事件的出现,引起了国际粮农组 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的高度关注。
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是预防和控制H5N1亚型流感发生的有效 途径之一。H5N1流感病毒疫苗现在仍然广泛采用以鸡胚进行生产, 这些疫苗虽然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存在生产成本昂贵、且运输和贮 存必须依赖于低温"冷链",给药方式单一且在流感大流行时受到鸡胚 供应的限制等因素的限制。
有效免疫接种,消除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 径,有赖于发展新一代H5N1亚型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联合缺失腺 病毒早期区基因E1和E3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具有宿主范围广, 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免疫途径多样等优点,具有作为基 因工程H5N1亚型流感毒疫苗的优良载体的潜力。而且,这种E1和 E3联合缺失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还具有一个突出优点:由于E1 和E3区编码多种与对抗机体免疫防卫有关的蛋白质,联合缺失这两 个区域的重组病毒疫苗可望更有效地刺激免疫应答,并成功地克服在 新生动物中可能存在的来自于母体的免疫干扰。研究和开发基于复制 缺陷型腺病毒的重组流感病毒疫苗将有望有效预防、控制H5N1亚型 流感的流行并为预防新的流感大流行提供物质储备。
本研究所对获得表达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复制缺 陷型腺病毒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估,表明了其应用潜力。
以腺病毒载体进行动物疫苗的研究,其优势在于:(1)病毒粒子相 对稳定,安全性较好;(2)腺病毒基因组较大(36Kb),切除致瘤部分〔如 E1、E3)区后,可以插入相当大的外源基因;(3)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极为广泛,而且由于它是DNA病毒,不会受其它RNA信息的干扰。 不依赖宿主细胞增殖;(4)腺病毒载体很容易将外源基因直接转移到靶 细胞中,并使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成活性蛋白;(5)重组腺病毒的靶细 胞是分裂或者不分裂的细胞,且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DNA是 游离于细胞基因组外的(不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目的蛋白可得到瞬 时的高水平表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动物H5N1亚型流感的重组 疫苗,这种疫苗的疫苗种毒是以H5N1亚型流感毒株 A/Swine/Fujian/1/2001(H5N1)糖蛋白HA作为保护性抗原的E1、 E3联合缺失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预防动物H5N1亚型流感的重组疫苗,其特征 在于以E1、E3联合缺失的复制缺陷型人腺病毒为载体,以整合腺病 毒E1基因的HEK293细胞为包装细胞系,在载体E1区携带有H5N1 亚型流感病毒膜糖蛋白编码基因HA基因。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预防动物H5N1亚型流感的重组疫苗中的E1 区还进一步携带用于筛选重组病毒的绿色荧光蛋白示踪基因EGFP。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预防动物H5N1亚型流感的重组疫苗中的HA 基因是来自于流感病毒株A/Swine/Fujian/1/2001(H5N1)株的免疫原 性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3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辊式造粒机的辊子分层结构
- 下一篇:旁通湿式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