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9506.2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4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颜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13/0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尿路感染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引起的尿路炎症,为常见感染性疾病,一般由细菌感染所致,尤以大肠杆菌引起者最为常见。由于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亦有少数病人无临床症状而仅靠卫生检查而确诊。尿路感染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女老少均可发病,特别以女性常见,约有25~35%的妇女一生中曾经历过尿路感染,而约有6~8%妇女每年会患一次症状性尿路感染。
对这类疾病常用的药物是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及丁安卡等抗生素,用这些药物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尚不能使用,并且在目前亦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可以专一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因此本发明精心研制了可有效专一的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它是由车前子、大黄、板兰根等共九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成的片剂,具有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药物治疗尿路感染主要采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的缺陷及针对中成药较为匮乏,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和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的:
车前子50-130份 大黄30-80份 板蓝根40-100份
连翘50-100份 木通60-140份 夏枯草50-160份
桂枝40-90份 野菊花35-95份 赤芍40-105份
而所述各中药的重量份配比是:
车前子90份 大黄55份 板蓝根70份
连翘75份 木通100份 夏枯草100份
桂枝65份 野菊花70份 赤芍75份
其制备方法为:
(1)车前子、大黄、木通、桂枝,混合,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 O),用60~80%乙醇作溶剂,浸渍12~48小时,以2~5ml/分钟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初漉液适量,另器保存;继续渗漉,使可溶性成分完全流出,续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4~1.38(50~70℃)的稠膏,备用;
(2)其余板蓝根、连翘等五味,混合,加水煎煮,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2~1.36(60~80℃)的稠膏,备用;
(3)将上述两稠膏混合,低温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或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加入0.1~0.3%的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片,包衣,即得。
通过对大鼠尿路感染模型及利尿作用的研究,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其试验研究内容如下:
其主药方为:车前子90g,大黄55g,板蓝根70g,连翘75g,木通100g,夏枯草100g,桂枝65g,野菊花70g,赤芍75g,按照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片剂。
1、试验材料
(1)药物与试剂该片剂,三金片,其他试剂均为RA或CR。
(2)动物SD大鼠,体重50~70g,雌雄兼有。
(3)仪器751G-W分光光度计,DC-001型离体器官测定仪,KONE-PRO全身动生化分析仪。
2、试验方法与结果
(1)对肾盂肾炎尿道感染模型大鼠的影响
SD大鼠60只,雌雄兼有,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蒸馏水10ml/kg),模型组(蒸馏水10ml/kg),三金片组(2.5g/kg),该片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该片剂5.8g/kg、11.6g/kg、23.2g/kg)。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动物实验前一天禁水15h,用乙醚麻醉,固定,下腹壁去毛,正中切开正腹壁约3cm长,暴露腹腔,用穿4号线角针由左肾输尿管中段两侧分别向后腹壁处侧穿针,将丝线两头引出腹壁外。然后向膀胱内注射约0.6ml大肠杆菌液(浓度为6×107个/ml),当见到菌液从尿道口流出时即停止注射。为提高模型成功率,短时性结扎输尿管,缝合切口,恢复饮水和喂饲料。术后24h,拆去输尿管结扎线。所有动物按剂量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7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二维码的检测和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