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蓝藻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39558.X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杰;解鹃;高成华;张延平;李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3 | 分类号: | C12N1/13;C12N15/31;C12N15/52;C12N15/53;C12N15/54;C12N9/00;C12N9/04;C12N9/10;C07K14/195;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蓝藻 | ||
1.一种重组蓝藻,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得到的重组蓝藻:向蓝藻中导入丁醇合成相关基因;所述丁醇合成相关基因包括如下酶的编码基因: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亚基、电子转移黄素蛋白B亚基、烯酰水合酶、丁酰辅酶A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3-羟丁酰辅酶A脱氢酶;
所述烯酰水合酶为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丁酰辅酶A脱氢酶为由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电子转移黄素蛋白B亚基为由序列表中序列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亚基为由序列表中序列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3-羟丁酰辅酶A脱氢酶为由序列表中序列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乙醇脱氢酶为由序列表中序列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所述蓝藻为淡水蓝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 6803或海水蓝藻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灭活所述蓝藻中的至少一个聚-β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灭活的方法为用至少一个的所述丁醇合成相关基因替换至少一个的所述聚-β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β羟基丁酸酯合成相关基因为聚-β羟基丁酸酯合成酶的编码基因;所述灭活的方法为用所述乙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替换所述聚-β羟基丁酸酯合成酶的编码基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所述灭活的方法是通过同源重组实现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
所述烯酰水合酶的编码基因为: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1-786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所述丁酰辅酶A脱氢酶的编码基因为: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自5’ 末端第800-1939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所述电子转移黄素蛋白B亚基的编码基因为: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1958-2737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所述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亚基的编码基因为: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2756-3766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所述3-羟丁酰辅酶A脱氢酶的编码基因为: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3871-4719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所述乙醇脱氢酶的编码基因为:其核苷酸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2自5’末端第610-3186位核苷酸的DNA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组蓝藻,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蓝藻为蓝藻集胞藻SMB-100 CGMCC No.2795.和聚球藻SMB-101 CGMCC No.27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5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