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端挤压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39807.5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定安;虞明星;沈岚;白秉仁;李淑民;王东锋;韩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贺乐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3/02 | 分类号: | B21C23/02;B21C23/21;B21C26/00;B21C31/00;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3004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端挤压成型机。
背景技术
在石油、石化、船舶、钻井、工程机械等技术领域中,管线是其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在这些技术领域工程中涉及的水、气、油等等,都是通 过管线的连接而传送到相关的设备和部件中。
目前管线的连接,通常包括焊接和非焊接两种连接方式。对于管径小于 50mm的管线,焊接方式通常应用在压力较低,对管线的清洁度要求不是非常 高的场合,而对于压力和清洁度有较高要求的应用领域,如液压系统中,通 常采用的是卡套式管接件连接方式和焊接连接技术。
焊接连接一般采用环缝焊接,容易产生焊渣,操作时污染环境,劳动条 件差,不安全。卡套式管接件的连接方式,要求卡环和钢管是过盈连接,因 此对钢管的材料特性、外径和圆度尺寸要求较高,同样对卡环的尺寸、热处 理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线和卡环相互不匹配, 造成泄漏的情况;另外,卡环通常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维修、维护成本增加; 再有,卡环管件连接的失效方式是喷射的形式,当应用在压力场合,如液压 系统中,会造成大量液压油外泄。
为此,国外在80年代开始研究和发展管端挤压成型的技术,即在管线的 端面挤压出与卡环相似的形状,取代卡环,并与管接件配合连接管线。由于 是在管线的端面形成挤压成型,因此在连接时,端口增设屋顶状的O字形氟 橡胶,这样,不仅可以多次拆卸,同时软硬密封组合连接,能够彻底实现无 泄漏,大大提高管线连接的可靠性。采用该项技术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将管线 挤压成型的技术,因此需要设计能够将管线端部挤压成卡环形状,用于管件 连接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端 挤压成型机,可以通过冷挤压方法,在管端挤压成所需要的特定形状,实现 管线的挤压成型连接;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适用多种尺寸管线管端挤压成 型,管端受压均匀,成型加工质量好,性能安全可靠,运行平稳且噪音小, 工作效率高,便于任何场合的管线挤压成型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管端挤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液压机构、电控制机 构、复合式油缸1、增压油缸6、模具以及机头7;该液压机构、电控制机构 及增压油缸6设置在机架2内,该复合式油缸1、模具及机头7设置在机架2 的面板27上,模具位于机头7内且与复合式油缸1连接;该电控制机构分别 与液压机构和增压油缸6连接;该液压机构通过液压油管与增压油缸6连接, 并通过回油管与复合式油缸1连接,复合式油缸1与增加油缸6通过液压油 管连接。
前述的管端挤压成型机,其中机架2包括框架21、工具放置台26、面板 27、轮子、具有锁柄212的抽屉211和推把手22;该工具放置台26和面板 27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21顶部,该抽屉211通过导轨固定在框架21一侧面, 该推把手22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2的另一侧面,该轮子通过螺栓固定框架21 底部;且该轮子为四个,其中两个为固定轮子23,两个为万向轮子24;该面 板27上设有用于固定复合式油缸1的固定座25。
前述的管端挤压成型机,其中液压机构包括电机4、油泵5、油箱51和 控制阀块;该电机4和油泵5固定在油箱51上部,且电机4通过连轴器与油 泵5相连接固定,该连轴器一端镶套在电机4输出轴上,另一端镶套在油泵5 传动轴上;阀块52固定在油箱51侧部,控制阀53设在阀块52上构成控制 阀块,控制阀53与电控制机构连接而控制油泵5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贺乐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贺乐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39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