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0127.5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唐宝军;应希堂;宋胜利;胡国茂;郑金来;张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检测 多种 肿瘤 标志 化学 发光 免疫 分析 定量 测定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每年新增1000万癌症病例,目前世界上死亡人数中有12%死于癌症。因此,WHO指出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对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肿瘤的早期诊断是决定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肿瘤早期诊断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M是由肿瘤组织产生,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的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TM在肿瘤的治疗监测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前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已经有一百多种,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体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都非常低,一般的检测方法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定量。过去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主要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点,如操作复杂、测定结果不稳定、试剂保存时间短、放射性污染、仪器昂贵等。因此,亟待发展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对血液中TM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出现使检测特异性不断提高,肿瘤诊断研究不断向深入发展。过去主要是对单个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交叉反应与标志物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近年来,人们通过多种TM同时检测,联合应用以期达到准确诊断肿瘤的目的。
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可以同时对一份样本进行多个指标的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测成本低,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发明的反应与传统化学发光法几乎一模一样,应用表面特殊处理的标准不透明96孔微孔板作为基质,保证了反应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兼容市场上通用的所有型号洗板机或全/半自动板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解决了其它基于玻片或膜等的生物芯片反应步骤的手工操作过多且操作复杂、可重复性差、均一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简便、快捷、准确的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
本发明是由96孔位的支撑架及放置其上的可拆卸的不透明微孔板条组成,其中,每12孔为一个反应条,每个反应条负载相同的抗体,检测同一个肿瘤标志物,可以同时检测3-8种肿瘤标志物。
本发明精心设计的96孔板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高度灵敏和特异,操作简便快速,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检测3-8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费用低廉,适用于肿瘤高危人群或肿瘤高发地区体检时多种肿瘤的辅助性初筛。它具有特异性高、准确性高、灵敏、简便快速等优点。本发明特别适合肿瘤医院推广使用,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本发明的试剂盒应用的是酶催化发光底物,通过检测发光底物产生的光信号代替酶联免疫分析中的显色底物,因而具有与酶联免疫分析同等的特异性,而灵敏度大大提高,比现今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灵敏度提高约10倍,并且多种肿瘤同时检测,提高了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特异、快速、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3-8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9、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制备同时检测前列腺癌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测定试剂盒
一、酶标记物制备
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氧化法标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三种单克隆抗体。
酶标记物稀释液配制称量12.12g的Tris,9g NaCl,200mL新生牛血清,0.5mL Tween 20和1mL Proclin 300,将上述试剂称量好放入洁净容器中,调pH值7.0~7.5加双蒸水至1L,溶解混匀。
分别采用棋盘实验选择三种酶标记物的工作浓度。每个产品分装一瓶,共分装三瓶。
二、肿瘤标志物复合校准品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0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