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0866.4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松涛;刘涛;辛靖;曾双亲;杨清河;牛传峰;戴立顺;聂红;石亚华;李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B01J21/06;B01J35/10;C10G4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裂化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原油重质和劣质化倾向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对中 间馏分油和重整、蒸汽裂解原料的需求量却不断增加。这促使重质馏分油加 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而加氢催化剂,包括加氢精制、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 催化剂是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因素。
对于渣油加氢催化剂而言,催化剂失活往往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除了要求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足够的孔容外,还需要必要的活性金属以 活化氢,一方面使反应物加氢,另一方面减缓催化剂的失活。加氢活性组分 一般是选自元素周期表中VIB族和VIII族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硫 化物。
CN1803995A公开了一种含氟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载 体中引入氟和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引入氟的方法包括在温度为60-250 ℃和密闭条件下,将载体与一种含氟化合物的溶液接触0.5-5小时,所述含 氟化合物选自HF、NH4F、(NH4)2SiF6、(NH4)2ZrF6、(NH4)2TiF6、(NH4)2AlF6、 C6H5iF、氟乙酸。采用该方法制得的加氢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但是,该加氢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残碳性能仍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 残碳性能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残碳性能较高的加氢裂化 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残碳 性能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载体的孔径较大(一般为8-14纳米)或者分布较 宽(孔径集中度在6以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 上的加氢活性组分和元素周期表中的IVB族金属组分,其中,所述载体具有 孔结构,该孔结构的最可几孔孔径为6-12纳米,孔径集中度为7以上,所 述孔径集中度是指在比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随孔径的分布曲线中,峰的高度 与该峰的半高宽的比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分 别将加氢活性组分和元素周期表中的IVB族金属组分负载到载体上,其中, 所述载体具有孔结构,该孔结构的最可几孔孔径为6-14纳米,孔径集中度 为7以上,所述孔径集中度是指在比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随孔径的分布曲线 中,峰的高度与该峰的半高宽的比值。
与现有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的载体的 孔径较小(最可几孔孔径小)并且分布集中(孔径集中度高),催化剂的加 氢脱硫和加氢脱残碳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载体的比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随孔径的分布曲线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含有载体和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加氢活性 组分和元素周期表中的IVB族金属组分,其中,所述载体具有孔结构,该孔 结构的最可几孔孔径为6-14纳米,孔径集中度为7以上,所述孔径集中度 是指在比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随孔径的分布曲线中,峰的高度与该峰的半高 宽的比值。
所述最可几孔孔径是指:采用BET法测量样品的孔结构,可以获得比 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dV/dr)随孔径的分布曲线,某个孔径所对应的比孔容积 对孔径的微分(dV/dr)表示在这个孔径附近的孔所对应的孔容积,其中最大的 dV/dr所对应的孔孔径称为最可几孔孔径。其中,BET法以及比孔容积的测 定方法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例如可以采用《工业催化剂分析测试表征》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刘希尧等编,第二章催化剂孔结构测 定)中记载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0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末端控制实现变压变量供水的系统及供水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锰的吸附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