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颗粒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1086.1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颜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16;A61P1/14;A61K3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9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消化不良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颗粒,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颗粒,属于中医药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是小儿常见病症,通常表现为进食时或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或疼痛;进食、运动或平卧后,上腹正中有烧灼感或反酸,并可延伸至咽部;经常感到饱胀或有胃肠胀气感,打嗝、放屁增多;食欲不振、恶心,轻度腹泻等。
本病往往需要长期、反复用药,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当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治疗该疾病的常规西药,如吗丁啉、西沙比利、胃复安及奥丹西隆等,有较好疗效,但由于病情易于反复,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吗丁啉对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副作用,西沙比利可出现稀粪与腹泻等,其远期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中成药也较多,如加味保和丸、枳术丸、四磨汤口服液等,但是,年老体弱、儿童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特别是脾胃虚弱,对药物反应比健康人敏感。因此,特别是学龄前小儿,使用加味保和丸、枳术丸、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就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制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颗粒,包括该颗粒的制作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颗粒,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
党参25-80重量份 黄芪15-60重量份 白术30-60重量份
茯苓60-100重量份 山药10-50重量份 陈皮45-70重量份
泽泻25-70重量份 山楂20-70重量份 鸡内金35-80重量份
麦芽30-85重量份 甘草20-60重量份。
而所述各中药材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
党参60重量份 黄芪45重量份 白术45重量份
茯苓80重量份 山药30重量份 陈皮55重量份
泽泻50重量份 山楂40重量份 鸡内金55重量份
麦芽60重量份 甘草40重量份。
其制作工艺为:
(1)将各药材粉碎成粗粉,备用;
(2)取白术、陈皮粗粉,混合,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药渣及蒸馏后水液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冷冻干燥,备用;
(3)取党参、黄芪等其余九味混合,加水浸泡数小时,加入(2)的药渣和水溶液,共煎2~5次,所得水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得干膏,备用;
(4)收集干膏,放冷,粉碎,过筛,加入适宜辅料适量,制粒,加入挥发油包合物,混合均匀,分装,即得。
本发明的功能主治是:健脾益气、健胃消积。用于小儿消化不良,症见面黄肌瘦,食少腹胀等。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药效学试验研究:
采用的主药方是:党参60g,黄芪45g,白术45g,茯苓80g,山药30g,陈皮55g,泽泻50g,山楂40g,鸡内金55g,麦芽60g,甘草40g,按照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颗粒剂。
1试验材料
1.1试验药品及试剂本发明颗粒,小儿喜食片,盐酸,氢氧化钠。
1.2实验动物SD大鼠,昆明种小鼠。
2试验方法与结果
2.1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的影响
大鼠40只,体重150~200g,雌雄各半,随机均匀分为4组,分别灌服大、小剂量本发明颗粒混悬液,小儿喜食片混悬液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于第6天大鼠禁食(不禁水),在最后1次给药后2h用20%的乌拉坦麻醉大鼠(大鼠禁食12h),解剖大鼠腹部,从幽门端向胃内插入一直径为3mm的塑料管,在紧靠幽门球处结扎固定,以收集胃液。并由口腔经食管用一塑料管插入前胄,与食管一起结扎,以35℃左右生理盐水,用蠕动泵按12ml/h的速度进行胃内灌流收集,收集1h洗出液备用。
2.1.1对大鼠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取洗出液2ml和0.1mol的盐酸2ml于试管中,混匀,每只试管中加入蛋白管三根(取内经1mm,长10cm,粗细均匀的毛细管,使其以虹吸作用灌满新鲜鸡蛋清,管内无气泡,然后放在80℃左右热水器中使蛋白凝固,取出备用)。用脱脂棉塞好试管口,在37±1℃恒温箱中孵育24h,测量蛋白管浸入端透明部分的长度(mm),取三端之和求其平均值,计算胃蛋白酶活力(胃蛋白酶单位=平均值2×16),结果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0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