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1962.0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邓奇思;袁学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10/36;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含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高比能量化学电源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摄 像机、照相机、便携式仪器仪表等领域,也是各国大力研究的电动汽车、空 间电源的首选配套电源,成为可替代能源的首选,因此人们对二次电池的性 能要求越来越高。
电池的极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热,容易造成电池极片的掉料,很大程 度上影响着电池的性能,是现在拭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针对大功率充放电电池采取极片两端多极耳的方式来分散一部分 热量,从电子载流量上计算,这种电池在充放电时,电子分别从两端进入流 出,每一端分别分得原来单边极耳的1/2电子载流量,同时极片靠近极耳端 的集流体和活性材料上的电子载流量也为原来的1/2,实现了分散极片上部 分热量的目的,但采用这种方式的极片靠近极耳端的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的电 子载流量仍非常大,且随着距离极耳的距离减小电子载流量增大,因此,采 用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极片内部电流传输的均一性,更没有解决靠近极耳端 的敷料极片由于受热大,脱料造成整个电池报废的问题,特别影响电池在充 放电过程中整个极片发热严重,且发热不均,发热量高处面积较大,同时发 热量高处极片上的电极材料副反应大,活性材料容易失效和掉料,严重影响 电池的性能,特别是寿命;且极片上电子载流量不均一,造成极片上阻抗较 大,并不能实现电流的及时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池极片在充放电时,极片上承载的电子载 流量不均一,极片上阻抗较大,且发热不均一,发热量高活性材料失效、脱 落处的面积较大,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寿命、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 降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在电池充放电时承载电子载流量均一,阻抗小,发热 量高处面积较小,同时浸润性强的电池极片。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含有这种电池极片的具有较高容量、较长寿命、高倍 率放电性能优异且较安全的电池。
一种电池极片,包括至少一个集电部和与集电部相连的多个相互间隔的 小极片,其中,小极片通过集电部相互导通。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极芯、电解液、电池壳体,所述极芯 和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所述极芯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负极 片之间的隔膜依次叠置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或负极片中至少之一 为上述电池极片。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极片包括若干个相互导通的敷料小极片,每个小极片 的电子流通过集电部导向极耳,引出电流。由于小极片较小,电流在小极片 上传导较均匀,且每个小极片上电子载流量较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部分极 片过热,特别是解决了现有极片随着距离极耳的距离减小电子载流量增大, 越靠近极耳端极片上的电子载流量越大,极片上发热量高处的面积大、极片 上发热不均一的问题,本发明每个小极片上发热较不明显,提高了电池的热 稳定性,特别是最终电池产生的热量分布较均匀,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同时极片上的活性材料不易发生副反应,降低了活性材料的脱料量和失效 量,同时本发明优选在集电部电子载流量大处不敷活性材料,均延长了电池 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极片包括多个小极片,极片更容易被电解液浸润,更 易在极片的材料表面形成较均匀稳定的SEI膜,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极片包括若干个相互导通的敷料小极片,每个小极片 的电子流通过集电部导向极耳,引出电流,改变了极片上电子的流向,减少 了极片上的阻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流更容易传输到极片内部或外部, 有利于大电流充放电,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同时锂离子也能较快 的进行扩散,实现快速充放电特性。
4、本发明可减少发热量高活性材料失效、脱落处的面积,提高极片敷 料量,进而提高电池容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叠片式极芯每个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叠片式极芯每个极片的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叠片式极芯每个极片的另一种优选结构示意图;
1-小极片;2-集电部;3-极耳;4-极片;5-小极片间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壳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下一篇:铜锌镉锡硫硒薄膜太阳电池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