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1981.3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8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L71/12;C08K13/04;C08J5/04;B29B9/00;B29C47/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张秋红 |
地址: | 51814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增强 聚苯硫醚 聚苯醚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 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醚复合材料适用于电 子、电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制造汽车发动机周围部件、接插件的 材料等。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PPS)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种工程塑料。PPS的合成研究始 于60年代,又称为聚苯撑硫或聚次苯基硫醚,分子链中仅含有次苯基和硫醚 基团的一类聚合物。聚苯硫醚树脂本身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1、突出的耐热 性:改性后短期热变型温度高达260度,长期连续使用温度为200~240度,使 热塑性塑料中热稳定最高的树脂之一;2、化学稳定性能:PPS在200度以下 不溶于任何已知的溶剂,被认为是一种仅次于聚四氟乙烯的良好的耐化学腐蚀 性材料;3、机械性能:PPS树脂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温条件下刚性很少 降低,具有出色的耐疲劳性能和抗蠕变性能;4、阻燃性能:PPS树脂的阻燃 性是由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其垂直燃烧阻燃级别可达UL 94V-0级, 氧指数达44~53;5、尺寸稳定性:高温环境下,吸湿后尺寸几乎不变,尺寸 稳定性超过热固性塑料。由于PPS具有诸多的优异性能,在电子、电器、汽 车、精密机械、航空航天、核电、石油化工以及食品加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PPS也具有一些缺点:1、极易流动,单纯树脂难以注塑成型;2、 玻璃纤维增强及填充后制品表面粗糙,光泽度差;3、成本高,与通用工程塑 料相比价格高出两倍;4、冲击强度差,制品发脆,熔接强度不好;5、由于 PPS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其涂装性与着色性不理想。PPS存在的这些问 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S的应用。目前,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大多采用纤 维材料进行增强处理,主要加入玻纤(GF)、碳纤(CF)和矿物等,或将聚苯硫醚 (PPS)与别的树脂材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酯(PET)等进行共混增 韧。
聚苯醚(PPO)是非结晶材料,有非常好的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 表面致密,但聚苯醚(PPO)单独使用,存在着耐疲劳性差和耐应力开裂性差的 缺点,并且其耐温等级在150℃以下,低于聚苯硫醚(PPS)。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不 显著降低聚苯硫醚树脂的耐温等级、刚性,同时能进一步改善聚苯硫醚树脂的 成型精密性、并能降低成本的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醚复合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成本低的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 /聚苯醚复合材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聚苯硫醚 10.90~43.6
聚苯醚 10.90~43.6
玻璃纤维 10~55
矿物填充剂 0~5
相容剂 1~3
抗氧剂 0~0.6
加工助剂 0.1~2。
所述聚苯硫醚的分子量大于50000。
所述聚苯醚占原料总重量的20~30%。
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粗捻长玻璃纤维。
所述相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所述矿物填充剂为滑石粉、硫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
所述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混合物。
所述酚类抗氧剂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
所述加工助剂为脂肪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硅酮粉中的一种、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玻璃纤维增强聚苯硫醚/聚苯醚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聚苯硫醚树脂、聚苯醚树脂分别于140~160℃下和120~140℃下 鼓风干燥3~5小时;
b:称取干燥好的聚苯硫醚树脂、聚苯醚树脂及矿物填充剂、相容剂、抗 氧剂、加工助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1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