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囊藻毒素-LR单抗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42517.6 申请日: 2008-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446576A 公开(公告)日: 2009-06-03
发明(设计)人: 赵晓联;肖付刚;汤坚;赵春城;蔡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50 分类号: G01N30/50;G01N30/06
代理公司: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时旭丹;刘品超
地址: 21406***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囊藻 毒素 lr 免疫 亲和 制备 使用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一种微囊藻毒素-LR单抗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免疫亲和层析及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蓝藻是地球上的最古老生物之一,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利于蓝藻的繁殖和生长。水体中的蓝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也称湖靛)。最近的调查表明,亚太地区54%的湖泊富营养化,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比例分别是53%,28%,48%和41%,我国则是60%。近年来我国几大淡水湖泊都有蓝藻水华的大量爆发。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在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破坏景观;同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尤其是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微囊藻毒素(MC),这些类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

蓝藻水华产生的MC毒性极强,1996年巴西发生透析液受MC污染的事故,造成50多人死亡。MC还是潜在的致癌因子和肿瘤促进因子。MC引起野生动物和家畜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世界各地都有报道。目前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及MC的危害尚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制定水体、饮用水和一些食品的MC限制标准实为可行的预防措施。考虑到饮水安全,WHO和我国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中MC-LR的限量值为1μg/L。

免疫亲和柱(IAC)是利用免疫亲和层析原理制作的分离分析预装柱。由于抗体与抗原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通过IAC净化能够去除绝大部分杂质。IAC技术已日渐成熟,在与藻毒素类似的真菌毒素的检测中已广泛应用,其中黄曲霉毒素的免疫亲和层析已被列入国标中(GB18980-2003和GB18979-2003)。

由于蓝藻样品成份复杂,其中的MC含量低(质量百分比在万分之一左右),如果在前处理过程中杂质残留多,在后续定量分析中,能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通过蓝藻样品的溶剂提取、固相萃取(SPE)柱富集、IAC净化,然后进液质联用仪进行定量测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此文建立的方法能应用于水样、其它藻类及类似的生物样品中MC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C-LR单抗IAC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所研制的IAC是将MC-LR单抗固定于柱中,通过蓝藻样品的溶剂提取、固相萃取(SPE)柱富集、IAC净化,然后进液质联用仪进行定量测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本发明建立的方法能应用于水样、其它藻类及类似的生物样品中MC的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MC-LR单抗IAC的制备方法:

(1)用水溶性碳二亚胺法制备MC-L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物,以下简称MC-LR-BSA,用MC-LR-BSA作为免疫原;用混合酸酐法制备MC-LR与载体蛋白OVA的偶联物,以下简称MC-LR-OVA,用MC-LR-OVA作为检测抗原;通过免疫方法获得MC-LR单抗;

(2)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B的活化:用溴化氰法活化Sepharose 4B,活化过程如下:

(a)取10mL Sepharose 4B放在布氏漏斗中抽干,用30mL水分两次洗涤后抽干,加少量的0.1mol/L pH 8.3的NaHCO3洗涤,立即转入100mL烧杯中,冰浴下缓慢搅拌;

(b)在通风橱内称取1g溴化氰,加水10mL溶解,然后分批加入Sepharose4B中,边加边搅拌,同时测pH值,通过滴加2mol/LNaOH,使pH保持在10.5,待溴化氰反应完全,pH保持不变,停止搅拌;

(c)将活化的Sepharose 4B加入小冰块,迅速倒入布氏漏斗中,以冰水抽洗成中性,再迅速以150mL冷的0.1mol/L pH 8.3的NaHCO3抽洗;

(3)MC-LR单抗IAC的制备:

MC-LR单抗与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4B偶联得到亲和吸附剂,填入柱中制得MC-LR单抗免疫亲和柱,操作步骤如下:

(d)偶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苏微微生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5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