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润滑脂及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2852.6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5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杨晓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25/20 | 分类号: | C10M125/2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4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润滑脂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润滑脂及生产方法,属于化工行业润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超高温润滑脂通常是采用锂基稠化剂10-25份、稠化矿物油40-60份,并加入石墨等一些固体润滑剂20-60份混合而制成。该种润滑脂通常使用在600℃-800℃高温下,用于炼钢、印染、造纸等行业中设备上高温部位的润滑。在使用过程中,高温下容易滴油,流失,容易结焦和积碳,从而造成轴承损坏;使用过程中会冒出烟,对人体和环境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超高温润滑脂及生产方法,能解决在高温下使用的润滑问题,使该润滑脂具有非常好的耐高温性,不结焦积碳,不流失,且能满足设备上高温部位的润滑要求。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超高温润滑脂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合成酯类油为:50~80份、二氧化硅粉末为1~10份、抗磨剂为:1~5份、石墨为:1~30份、金属粉为:1~10份、氮化硼为:1~10份、抗氧剂为0.1~0.5份;
将合成酯类油、二氧化硅粉末加入开口反应釜,搅拌、升温、反应,保温;加入抗磨剂、胶体石墨、金属粉、氮化硼、抗氧剂,再充分搅拌回流;过滤放出,研磨为成品。
本发明一种超高温润滑脂的生产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1、将合成酯类油、二氧化硅粉末加入开口反应釜,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50℃进行反应,保温反应时间:1~2小时;
2、在反应釜混合物中加入抗磨剂、石墨、金属粉、氮化硼、抗氧剂,搅拌循环回流1~2小时;
3、将上述混合物料过滤后放入研磨盘中,研磨为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合成酯类油是单酯或双酯或复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其常压100℃的运动粘度为5~20mm2/s。
本发明所述的二氧化硅粉末是气相法生产的亲水或亲油的纳米级的二氧化硅。
本发明所述的抗氧剂是二烷基二苯胺或二叔丁基对甲酚或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抗磨剂是硫化异丁烯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或磷酸三甲酚酯或共晶滚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胶体石墨,其颗粒度为:1~10μm。所述的氮化硼,其颗粒度为:1~20μm。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粉是铜粉或银粉或金粉或铁粉或锌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其颗粒度为:50~200μm。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高温下不滴油、不会流失、不结焦、不积碳。由于采用二氧化硅无机稠化剂稠化酯类油,作为基础润滑脂,并加入多种高温添加剂石墨、金属粉、氮化硼而制成,可保证超高温条件下的润滑,防止轴承烧结;能够满足特殊部位,高温部位的润滑,且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本发明一种超高温润滑脂的生产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其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合成酯类油为:50份、亲油二氧化硅粉末为10份、共晶滚球为:1份、胶体石墨为:30份、铜粉为:7.9份、氮化硼为:1份、二烷基二苯胺为0.1份,上述配方为本发明实施例超高温润滑脂的组份。
将合成酯类油、二氧化硅粉末加入开口反应釜,加完后开始搅拌,搅拌转速:30转/分钟;搅拌时间:30分钟;升温至120℃;保温反应1小时(搅 拌不停);保温结束后,停止搅拌,加入共晶滚球、胶体石墨、铜粉、氮化硼、二烷基二苯胺,开始搅拌,搅拌转速:20转/分钟;搅拌时间:30分钟;30分钟后,搅拌不停,开始回流0.5小时;通过120目铜丝网过滤,放入盘中;通过三辊研磨机研磨为成品包装。
本发明采用常规设备,原材料为市场所购。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一种超高温润滑脂的生产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其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取合成酯类油为:65份、亲油二氧化硅粉末为14份、共晶滚球为:2份、胶体石墨为:14份、银粉为:2.8份、氮化硼为:2份、二烷基二苯胺为0.2份,上述配方为本发明超高温润滑脂组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中石油润滑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