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类零件局部高频淬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2888.4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金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环球链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28 | 分类号: | C21D9/28;C21D1/6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21515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局部 高频 淬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轴类零件局部高频淬火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对链条销轴进行局部淬火的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链条的销轴的材料大多为合金钢,然后通过整体淬火以增加其表面的耐磨性能。这种销轴的铆头量大多为销轴直径的3%左右。但是有的链条需要较大的铆头量,若销轴整体淬火的话,铆头量过大会造成销轴局部开裂,链条使用寿命降低;若销轴调质或不热处理,由于销轴硬度不足,铆头量过大会造成销轴弯曲,链条死节。
为解决上述问题,常采用的方法是销轴整体淬火后销轴两端再局部退火,降低两端的硬度,以适应大铆头量链条的要求。但是这种方法不但成本高、操作烦琐,而且两端的退火硬度难于控制,不利于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方便的对轴类零件如销轴进行局部高频淬火的装置。
该轴类零件局部高频淬火装置,包括上下排列的瓷管、开有通孔的定位板、抽板,在抽板的下方有位于通孔轴线上的淬火水槽,抽板与带动其沿通孔径向往复移动的传动机构相连,同交流电源连接的感应圈与瓷管、通孔同轴且设置在瓷管与定位板之间;当抽板往复移动时,抽板可以遮挡或打开所述通孔。
传动机构有多种多样,如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电路中的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吸合与断开,来控制抽板的往复移动。
该装置,是利用电路控制电磁铁吸合与断开,控制抽板来回运动,当电磁铁断电时,抽板挡住落入到由瓷管、感应圈、通孔形成的容腔中内的零件,同时开启高频电源向感应圈供电,对与感应圈相对的零件局部高频加热;当轴向电磁铁通电时,控制抽板移动,打开所述通孔,释放已加热完毕的零件,零件落到淬火水槽内进行淬火。
本发明通过电路控制电磁铁吸合与断开,从而控制抽板来回运动,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通过抽板对零件的准确定位、对感应圈大小的修整、感应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可以只高频加热零件的中间部分,从而实现零件的局部加热,保证零件的两端硬度较中间低,达到铆头不死节、不开裂的目的。
上述装置,在抽板上可拆卸连接(如通过燕尾槽连接)一设置在通孔下方的石英板。最好石英板和定位板的材质是石英玻璃,瓷管的材质是陶瓷,达到隔热的目的。
上述装置,抽板的材质是有机玻璃,防止感应圈短路或被感应。
上述装置,瓷管、定位板、感应圈共同设置在一环氧树脂模型块中。环氧树脂模型块,便于压铸成型,同时防止感应圈短路或被感应。
上述装置,它还包括与感应圈同轴的设置在感应圈内的铜环。最好铜环与感应圈焊接成一体。感应圈尺寸精度不是很高,为了便于对零件进行定位故设置铜环。通过改变铜片内孔尺寸的大小就可以改变零件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构造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感应圈和铜环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轴类零件局部高频淬火装置,同交流电源连接的感应圈7内焊接与其同轴的铜环5。上下排列的瓷管6、铜环5、定位板4共同设置在环氧树脂模型块8中。支架2用于连接环氧树脂模型块8。定位板上开有通孔,通孔、铜环、瓷管同轴。抽板1上通过燕尾槽连接位于通孔下方的石英板3,抽板与带动其沿通孔径向往复移动的传动机构相连。淬火水槽9位于通孔下方,且在抽板的下方。传动机构包括连接在电路中的电磁铁,通过电磁铁的吸合与断开,来控制抽板的往复移动。该包括电磁铁在内的传动机构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详细描述。
当抽板往复移动时,抽板上的石英板可以遮挡或打开所述通孔。
石英板和定位板的材质是石英玻璃,瓷管的材质是陶瓷。支架和抽板的材质是有机玻璃。
利用电路控制电磁铁吸合与断开,来控制抽板来回运动。当电磁铁断电时,抽板挡住已落下的零件10,同时开启高频机,使已落下的零件10在由瓷管6、石英板3、铜环6、定位板4组成的容腔中高频加热;当轴向电磁铁通电时控制抽板释放已加热完毕的零件10,使其落到淬火水槽淬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环球链传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环球链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2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