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蛎煅制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3499.3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7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伟;钟洁雯;蔡宝昌;李祥;李俊松;李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56 | 分类号: | A61K35/56;A61P1/04;A61P15/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002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蛎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煅制技术领域的一种牡蛎的煅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牡蛎的主要成分为CaCO3,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蛎蛤。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能,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则具有收敛固涩的功能,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牡蛎的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古代即有熬、煅、炒、煨、炙、煅飞、韭叶汁煅、醋淬、童便、盐、酒淬等多种炮制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对牡蛎的炮制规定为:取净牡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明煅法为:取净石膏置无烟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里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规定》(1988年版)的规定为:煅牡蛎,取》牡蛎,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0年版)则表述为:煅牡蛎,取净牡蛎用武火煅至牡蛎酥脆,取出,凉透,打成小块。
目前牡蛎炮制的主流方法为药典中规定的明煅法,但迄今为止牡蛎煅制的温度、时间、粒度、铺置厚度等均无明确规定,评价煅制工艺的指标都是凭感官的鉴别,故急需找出最佳炮制工艺条件及评价指标,便于指导生产,提高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市场上牡蛎煅制工艺对煅制温度、时间、粒度和铺垫厚度无明确规定的缺点,从而提供了统一牡蛎的煅制工艺,解决生产上费工、费时、质量不均及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市场上对煅制牡蛎的品质仅凭感官鉴别的缺点,以毒性、药效、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和CaCO3含量为指标评价牡蛎的煅制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牡蛎煅制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煅制步骤如下:
(1)将牡蛎粉碎成0.1~10cm3的小块、置于坩埚中;
(2)选择药效及毒性作为指标,对煅制温度300~900℃进行初步筛选;
(3)选择L18(37)正交表,选择煅制温度300~900℃、煅制时间0.5~4h、粉碎粒度0.1~10cm3和铺垫厚度1~10cm作为四个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各选三个水平,进行牡蛎的煅制正交试验;
(4)经上述正交试验煅制的牡蛎,分别测定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和CaCO3含量作为四个指标考察煅牡蛎的品质;
(5)对步骤3测定结果分别进行得分计算,分别得出综合评分;
(6)对上述综合评分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牡蛎煅制的工艺条件为煅制温度550℃、煅制时间1.5h、粉碎粒度5cm3和铺垫厚度4cm;
(7)在上述的煅制时间、粉碎粒度和铺垫厚度不变的情况下,选择500℃和550℃两个煅制温度单因素试验,分别测定毒性、药效、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和CaCO3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牡蛎煅制的最佳温度为500℃。
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每个因素各取三个水平,分别为煅制温度取350℃、450℃、550℃,煅制时间取1.5h、1h、0.5h,粉碎粒度取0.2cm、1cm、5cm,铺垫厚度取1cm、2cm、4cm。
上述步骤4中所述的综合评分=相对硬度得分×O.2+相对密度得分×O.2+疏松度得分×O.2+CaCO3含量得分×O.4。
从上述步骤7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牡蛎的最佳煅制温度为500℃,因为500℃的毒性比550℃毒性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煅制温度、煅制时间、粉碎粒度和铺垫厚度作为考察因素统一牡蛎煅制工艺,以毒性、药效、相对硬度、相对密度、疏松度和CaSO4含量作为指标考察煅牡蛎的品质,解决生产上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温度下煅牡蛎的药效及毒性图。
附图标记: 溃疡抑制率, 毒性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4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