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3503.6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4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汪家宝;沈玉海;吴锡忠;牛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杉汽车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13/06;C08K9/04;C08K5/09;C08K5/053;C08L33/14;C08J5/04;B29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3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高抗冲 再生 pet gf 汽车 内饰件 专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
背景技术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结晶速率低,成型过程工艺控制复杂,周期长,结晶度受温度影响大,加工范围窄,以上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工程塑料来使用。并且由于PET分子结构决定,在吸水遇热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降解,导致其热、力学等性能大大下降,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再生PET材料上,由于再生的PET经多次加工,各方面性能较全新PET材料均下降很多,特别是冲击韧性仅有全新材料的20~30%。
目前国内外关于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不多,用于汽车内饰件的产品更少。将PET材料工程塑料化主要是解决其成型加工性能与提高冲击韧性两方面。
在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方面主要是添加扩链剂与成核剂。成核剂以纳米粒子为多,但是该种成核剂的添加量较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且价格较高。比较高效的扩链剂以季戊四醇为主,该种扩链剂用量不易控制,稍微过量容易造成PET大量交联,难以挤出,并且损伤螺杆。在增韧方面通常是添加弹性体的接枝物,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PET的冲击韧性。
综合看来,至今国内仍然没有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的成熟产品,现有的技术方法工艺条件复杂,改性效果尤其是成形加工性能提高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就是目前的再生PET/GF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周期长,结晶不均匀,力学性能低及现有的高抗冲再生PET/GF复合材料制备存在的工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
本发明所述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包括下列组分:
(1)再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55~80质量份;
(2)GF(玻璃纤维) 15~35质量份;
(3)增韧剂 5~10质量份;
(4)抗氧剂 1.0~3.0质量份;
(5)成核剂 0.2~0.7质量份;
(6)扩链剂 0.75质量份。
上述的再生PET是PET制品如可乐瓶的粉碎料。
上述的GF为无碱玻纤。
上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JC-1225二者以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上述的成核剂为有机层状硅酸盐。
上述的扩链剂为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丙三醇(甘油)、聚甘油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增韧剂为SEBS-GMA(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接枝共聚物)、POE-GMA(乙烯辛烯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接枝共聚物)、EPDM-GMA(三元乙丙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接枝共聚物)、E-MA-GMA(乙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嵌段共聚物)、羟基硅油、聚醚硅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再生PET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低于1%;
2)将干燥的再生PET与扩链剂、抗氧剂、成核剂在800~12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混合3~5分钟,得预混料I;
3)将预混料I经双螺杆挤出机在真空条件下挤出造粒,并将所得粒料在90℃下真空干燥5~6h;
4)将干燥的粒料与增韧剂在300~500转/分的转速下搅拌混合2~3分钟;
5)在800~1200转/分的转速下继续搅拌混合5~8分钟,得到预混料II;
6)将预混料II经双螺杆挤出机在真空条件下挤出造粒,同时在玻纤喂料口添加连续的长玻璃纤维。
上述步骤1)是在90℃下真空干燥5~6h。
本发明得到的PET/GF复合材料结晶成型快,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能,强度大,成本低,可以用于汽车内饰部件的生产。
经检测,采用本发明所述之配方及工艺制得的易成型高抗冲再生PET/GF汽车内饰件专用料可以在模具温度80℃时,保压冷却时间为12s的条件下快速成型,并且在此条件下所得制品的性能如下:
灰分 15~35%
Izod缺口冲击强度 100~250J/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杉汽车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金杉汽车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