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迅雷客户端基于HTTP方式文件下载流量的控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3635.9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4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迅雷 客户端 基于 http 方式 文件 下载 流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系统中关于互联网上常见应用软件文件下载流 量的封堵方法,特别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基于多种下载方式的主流应用软件 迅雷(包括WEB迅雷)客户端的控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IP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越来越大,需要控制 IP网络的整体性能及流量状况来适应业务的发展;诸如迅雷一类的应用软 件也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类应用软件结合运用了P2P技术与MHT技术, 提供P2P、HTTP、FTP等多种下载方式。
如果企业内网用户使用迅雷客户端在互联网下载文件资源,而且是热 门资源,据数据分析,同时考虑到网络流量的突发性与局部性,在持续一 短时间后,迅雷通过HTTP方式下载的流量所占比例并不比通过P2P方式 下载的流量所占比例低很多,甚至有的时候还要高;由于传统的防火墙与 一般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对用于Web应用的80端口都是开放的,不做控 管,所以传统的防火墙与一般的网络流量控制系统无法对迅雷通过HTTP 方式的大流量文件下载进行控制与封堵,网络带宽出现负面消耗,影响了 企业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关键业务的进行,给网络流量控制带来了困难。为 了确保Web浏览的正常应用,同时又要对迅雷以P2P方式与MHT的HTTP 方式进行管控,提出了控管方法,接下来结合迅雷来说明。
迅雷是基于P2SP的一款下载软件,能够大大增强下载速度。如果多 个服务器上有某个相同的文件,当某个用户下载其中一个服务器上的这一 文件时,迅雷会自动查找到另外的几个服务器,同时下载这一文件,达到 提速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它的原始下载速度很慢,但是候选资源的速度 却很快。下载原理是:1)用户通过点击服务器地址为A.B.C.D上的 Thunder.exe文件的链接;2)用户PC上的迅雷得到该文件的唯一的校验 值;3)迅雷自动向自己的资源服务器上搜索,查找到存放同一文件的其 他的服务器列表;4)得到文件在该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名,即各个镜 像候选资源站点E.F.G.H与I.J.K.L等等及自己的P2P公网资源网络用户地 址为M.N.O.P;5)迅雷自动向E.F.G.H和I.J.K.L上下载该文件的不同文 件块,以达到加速下载的目的;6)用户向P2P公网资源网络用户M.N.O.P 发送UDP资源请求;7)P2P公网资源网络用户M.N.O.P是否回应,是否 有所需文件;8)如果P2P用户回应有所需文件,即向M.N.O.P的端口发 起请求,并传输数据;9)下载完毕后,如果迅雷资源服务器上,该文件 的服务器列表中没有目前用户点击下载的服务器A.B.C.D,则将这个新的 服务器地址加入到该文件的服务器列表。
上述步骤2)中,互联网上的文件很多是文件名相同但内容不同,很 多是文件名不同但内容相同,迅雷得到的唯一的文件校验值是使用自己的 文件校验机制,保证了用户下载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上述步骤3)中,迅雷自动向自己的资源服务器上搜索,每次都会向 58.254.39.4~58.254.39.22的地址范围的TCP端口80、8000或8080发送 资源请求报文;该地址范围是写死在迅雷客户端软件中的,如果过滤掉这 个报文,那么迅雷客户端就无法完成资源请求,无法从多点下载,只能从 原始连接下载。
上述步骤6)、7)、8)中,隐含了一个过程:判断用户是否是公网 用户。如果是公网用户,则该用户的IP地址和提供下载服务的端口也将记 录在迅雷的资源服务器中,后续用户可以从该用户处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迈科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6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通讯单板的并行测试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