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43878.2 申请日: 2008-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1745545A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发明(设计)人: 刘文田;李坤杰;王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1B37/28 分类号: B21B37/28;G05B19/02;G05B19/418
代理公司: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陈忠辉;姚姣阳
地址: 215021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web 冷轧 机板 控制 人机界面 操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属于铝冷轧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加工行业,铝冷轧机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水平较高,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基础自动化系统和过程自动化系统,对于基础自动化系统来说,板形控制系统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保障轧制带材出口质量的关键手段。冷轧机人机界面工作站均采用触摸屏或者一体化工作站,人机界面一般采用C++高级语言或组态语言编程,与板形控制系统一般采用MPI、MODBUS、PROFIBUS、CAN总线等方式通讯。企业的二级系统和三级系统大多采用以太网连接,与一级控制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困难。

一个典型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配置及网络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的局限性:①配置成本高,人机界面工作站基本上采用触摸屏或者一体化工作站,而且需要购买安装组态软件;②设备维护周期长,如果人机界面故障,维修及系统和组态软件的安装周期较长;③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难,各设备控制终端通信接口不统一,以及操作系统不统一,难以与ERP等实现数据共享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④远程监控困难,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无法随时了解设备运行及人员操作情况;⑤远程故障诊断难,不能为远程的故障诊断用户提供数据,难以实现远程故障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员站人机界面、工程师站人机界面、OPC XML-DA服务器、远程WEB监控终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人机界面和各远程监控终端与OPC XML-DA服务器通过Internet连接;采用OPC XML-DA服务器作为中间层,向下层采集现场板形控制数据和其他智能仪表数据,向上层提供web服务;基于XML的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消息作为应用程序间数据交换的格式,增强了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具体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1)人机界面工作站或远程监控站打开浏览器,输入IP地址或域名,向OPC XML-DA服务器发送请求页面的域名和全路径名称信息;

2)人机界面工作站或远程监控站从服务器下载脚本程序文件,进行初始化操作,例如设置布局、建立TCP/IP连接等,然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主画面;

3)登录成功后,可以直接进行数据操作等人机交互,例如读取写入数据等,人机界面工作站通过控件提供的操作界面,进行远程监控、维护和管理等操作;

4)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击主画面相应的按钮,跳转到各子页面,完成各种不同功能操作;

5)人机界面工作站循环执行,当用户执行程序完毕,通过点击“退出”按钮退出系统。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板形控制系统硬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工业控制计算机IPC。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采用普通PC机作为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工作站,减少了硬件配置上的投资;无需购买安装价格昂贵的组态软件,节省费用;如果人机界面工作站出现故障,只需更换一台普通PC即可,缩短维修时间;便于企业网络连接,可与企业ERP等实现数据共享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便于二级监控,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可随时了解设备运行及人员操作情况;便于远程故障诊断,可为远程的故障诊断用户提供数据,便于设备维护。利用OPC XML-DA服务器实现了板形控制人机界面工作站和远程监控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了系统配置费用,提升了企业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铝冷轧机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框架模型;

图3:人机界面通讯过程示意图;

图4:人机界面主页面布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