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3878.2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田;李坤杰;王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8 | 分类号: | B21B37/28;G05B19/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eb 冷轧 机板 控制 人机界面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属于铝冷轧机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加工行业,铝冷轧机生产线的计算机控制水平较高,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基础自动化系统和过程自动化系统,对于基础自动化系统来说,板形控制系统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保障轧制带材出口质量的关键手段。冷轧机人机界面工作站均采用触摸屏或者一体化工作站,人机界面一般采用C++高级语言或组态语言编程,与板形控制系统一般采用MPI、MODBUS、PROFIBUS、CAN总线等方式通讯。企业的二级系统和三级系统大多采用以太网连接,与一级控制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困难。
一个典型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配置及网络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的局限性:①配置成本高,人机界面工作站基本上采用触摸屏或者一体化工作站,而且需要购买安装组态软件;②设备维护周期长,如果人机界面故障,维修及系统和组态软件的安装周期较长;③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难,各设备控制终端通信接口不统一,以及操作系统不统一,难以与ERP等实现数据共享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④远程监控困难,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无法随时了解设备运行及人员操作情况;⑤远程故障诊断难,不能为远程的故障诊断用户提供数据,难以实现远程故障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员站人机界面、工程师站人机界面、OPC XML-DA服务器、远程WEB监控终端,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人机界面和各远程监控终端与OPC XML-DA服务器通过Internet连接;采用OPC XML-DA服务器作为中间层,向下层采集现场板形控制数据和其他智能仪表数据,向上层提供web服务;基于XML的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消息作为应用程序间数据交换的格式,增强了数据的可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具体包括以下详细步骤——
1)人机界面工作站或远程监控站打开浏览器,输入IP地址或域名,向OPC XML-DA服务器发送请求页面的域名和全路径名称信息;
2)人机界面工作站或远程监控站从服务器下载脚本程序文件,进行初始化操作,例如设置布局、建立TCP/IP连接等,然后点击“登录”按钮进入主画面;
3)登录成功后,可以直接进行数据操作等人机交互,例如读取写入数据等,人机界面工作站通过控件提供的操作界面,进行远程监控、维护和管理等操作;
4)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击主画面相应的按钮,跳转到各子页面,完成各种不同功能操作;
5)人机界面工作站循环执行,当用户执行程序完毕,通过点击“退出”按钮退出系统。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基于WEB的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操作方法,板形控制系统硬件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工业控制计算机IPC。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采用普通PC机作为冷轧机板形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工作站,减少了硬件配置上的投资;无需购买安装价格昂贵的组态软件,节省费用;如果人机界面工作站出现故障,只需更换一台普通PC即可,缩短维修时间;便于企业网络连接,可与企业ERP等实现数据共享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程度;便于二级监控,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可随时了解设备运行及人员操作情况;便于远程故障诊断,可为远程的故障诊断用户提供数据,便于设备维护。利用OPC XML-DA服务器实现了板形控制人机界面工作站和远程监控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共享,降低了系统配置费用,提升了企业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铝冷轧机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铝冷轧机板形控制人机界面框架模型;
图3:人机界面通讯过程示意图;
图4:人机界面主页面布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3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