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羊肚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4791.7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宝建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A23B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羊肚菌 优质 丰产 栽培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肚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世界名贵的食用菌,属高级营养滋补品。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对阳痿不举、性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长期食用可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加入体免疫力,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开发价值。羊肚菌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羊肚菌含粗蛋白质28.1克、粗脂肪4.4克,氨基酸多达20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也极为丰富,有些营养成分超过了冬虫夏草的含量,是一种高档的天然保健食品,被誉为“食品之冠”。因此,市场需求量大,羊肚菌供不应求,价格呈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羊肚菌野生产量不多,市面也不多见,如果开展人工栽培,可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羊肚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优质高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配方:木屑35%、棉籽壳40%、麸皮5%、豆壳15%、磷肥1%、石膏1%、腐殖土3%,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2,含水量宜为62%,土壤pH值为7.2;
(2)熟料脱袋栽培:
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1~24℃;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
(3)栽后管理:
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达到保湿目的,可在地上或四周墙壁喷水;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
(4)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10%石灰水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栽培场所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生石灰粉消毒;
(5)采摘: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
(6)加工及保藏:
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帽,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羊肚菌产品朵形较大、盖厚肉肥,子实体鲜嫩,深受市场青睐。既拓宽了人们的就业门路,又为人们提供上好的健康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1)栽培料配方:
栽培料配方:木屑35%、棉籽壳40%、麸皮5%、豆壳15%、磷肥1%、石膏1%、腐殖土3%,培养料的料水比为1∶1.2,含水量宜为62%,土壤pH值为7.2;
(2)熟料脱袋栽培:
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天。采用17厘米×33厘米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克,在100℃条件下灭菌8小时,即可接入菌种。采用两头接种法,封好袋口,置于21~24℃;22~25℃温度下培养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满袋后5~6天,即可栽培。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
(3)栽后管理:
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达到保湿目的,可在地上或四周墙壁喷水;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
(4)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10%石灰水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栽培场所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或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经常保持环境卫生,撒生石灰粉消毒;
(5)采摘: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或褐黄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宝建,未经陈宝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4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