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6321.4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耿顺安;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顺安 |
主分类号: | A61K36/739 | 分类号: | A61K36/739;A61P19/06;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 钢 |
地址: | 443200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药物,特别是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痛风的药 物。
背景技术
痛风,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过去我国发 病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组权威 调查数据显示,近两三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增加一倍多,其中95%为男性,临床发现 我国痛风患者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 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毫摩尔以下,女性则 不超过0.357毫摩尔。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 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 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 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为引起痛风的祸根。目前西医治疗 多依靠秋水仙碱、别嘌呤醇、消炎镇痛类药物,抑制尿酸合成,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发展,但是副作用大,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治疗或因重要脏器的副作用而不能应用。而 部分中药制剂未经病理试验和临床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该制剂可以通过抗炎、镇痛,降低血尿酸、 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等作用治疗痛风,且毒副作用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的药剂:虎杖15-25,丹参8-15,大黄6-12,海螵蛸12-17,板蓝根12-17,地榆12-17, 半枝莲10-14,柴胡6-15。
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虎杖15,丹参 8,大黄6,海螵蛸12,板蓝根12,地榆12,半枝莲10,柴胡6。
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虎杖25,丹参 15,大黄12,海螵蛸17,板蓝根17,地榆17,半枝莲14,柴胡15。
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虎杖20,丹参 11.5,大黄9,海螵蛸14.5,板蓝根14.5,地榆14.5,半枝莲12,柴胡10.5。
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该药物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的剂型。
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所述药剂是丸剂、片剂、粉剂或胶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具有明显抗炎和镇痛作用,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含 量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又能保护肾脏和改善机体状况,对痛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其疗效高,且不良反应少,无明显毒副作用,明显优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痛风药。
本发明的主要成分具有祛风利湿、祛咳止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且现代药 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均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氧自由基、减轻炎症渗出、促进局部 对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的粘连、抑制瘢痕组织的形成及促进受损组 织的修复等作用,还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实验研究证明:
1、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应用棉球肉芽肿实验、蛋清致大鼠足肿实验、二甲 苯致小鼠耳肿实验,表明本发明(125mg.kg-1,250mg.kg-1)组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与生 理盐水比较,p<0.05,n=10),大剂量(500mg.kg-1)组有显著的抗炎效果,且优于阿司匹 林组(p<0.05,n=10)。
本发明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顺安,未经耿顺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认证授权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特定拓扑结构的双亲性超支化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