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订头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46388.8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T·布吕纳;S·霍夫曼;H·克拉姆特;S·蒂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42B4/00 | 分类号: | B42B4/00;B42C1/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 立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印后处理中以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功率数据使用了用于装订折叠好的书贴或者印刷产品的装置。例如在配页订书联动机中的装订头的采用非常广泛。在配页订书联动机中,折叠好的印刷产品被分成单张、放置在一个输送链或类似物上、被集贴并且被配页。接着它们在一个装订站中进行装订并且接着必要时输送至一个用于切边的继续加工单元、收书装置或类似物。例如由EP 0 916 514 A1公开了这种配页订书联动机。
公知的配页订书联动机具有一个装订站,,在该装订站中,彼此叠置的折页借助于一个订书钉、尤其是一个金属丝订书钉进行装订。设置在收集链上方的装订头并且在各收集链之间取代导板而设置的弯钉器用于这个目的,该弯钉器使得刺穿折页的订书钉的自由端回弯。例如由DE 44 44 220C2公开了用于这个目的的装订站和装订头。
在DE 44 44 220 C2中描述的装订头具有一个造型器和一个弯曲器,它们共同作用,用于由金属丝区段成形出订书钉。成形出的订书钉由一个订书钉支撑件导入到弯曲器的槽中并且借助于一个击打器向着待装订的产品运动并且被击打穿过该产品。在装订站中,在产品的下方设有弯钉器或装订槽,该弯钉器或装订槽具有用于使订书钉的腿回弯的碗形凹槽。弯曲器和击打器的驱动通过与凸轮控制装置连接的连杆进行。
这种装订头的缺点是,订书钉的腿在订书钉形成之后从弯曲器伸出。直至真正的装订为止,订书钉的腿尤其是可能通过进入到装订区域中的产品变形。然后,在订书钉变形了的情况下在订书钉刺入到产品中时会发生问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优化订书钉的导向并且消除现有技术的缺点。
所述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用于装订被配好页的印刷产品的装置实现。
本发明的装订装置具有一个装订头基体,该装订头基体具有一个造型器、一个弯曲器、一个订书钉支撑件和一个击打器。该造型器具有一个用于支撑金属丝区段的支撑凸起和一个用于控制摆出运动的控制凸起。在此,控制凸起与击打器的控制棱边共同作用。支撑凸起伸出超过控制凸起的轮廓。在一种有利的结构中,造型器的支撑区域被向前一直拉到击打器的控制棱边上,以便将金属丝区段最大深度地拉入到弯曲器的弯曲器沟槽中,并且由此实现一个对于摆入的订书钉支撑件有利的存放位置。
在一种有利的构形中,控制凸起的轮廓被构造成曲线形的。这允许在摆动运动与支撑凸起的长度之间实现最佳的协调。
在另一有利的构形中,订书钉支撑件具有一个弯曲的导向面,该导向面在其两个侧面的支撑区域中设有凹槽。有利的方式是,这些凹槽是以大约30°角度的空间倒棱部并且在订书钉支撑件尖端前的不远处结束。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在摆入状态中靠触在订书钉背部上的导向面(也称为订书钉支撑区域)不会卡住,因为由于所述凹槽对于公差存在足够的间隙。但订书钉在订书钉支撑件尖端的区域中在其整个宽度上被支撑。
在一种尤其有利的构型中,订书钉支撑件可摆动地支撑在弯曲器中。订书钉支撑件的摆动运动通过一个控制曲面和一个控制凸块与控制轮共同作用地控制。这具有如下优点,即尤其是在处理厚的金属丝或者容易污染或腐蚀的金属丝时(这时在装订过程期间存在增高的力需求)订书钉支撑件形锁合地将金属丝区段定位在弯曲器中。
附图说明
由下面借助于附图1至8对实施例的说明给出本发明的其它的优点。
其中:
图1是配页订书联动机的简化示意图,其具有按现有技术的装订站,
图是按现有技术的、在按图1的配页订书联动机的装订站24中被导向的装订头26的透视图,
图3是在第一加工站中的装订头的剖视图,
图4是在第二加工站中的装订头的剖视图,
图5a-d以不同的瞬时抓拍图示出形成的订书钉通过订书钉支撑件的导向,
图6是一个订书钉支撑件,
图7是一个装订头在装订前不久的三维详细视图,
图8以剖视图示出两个不同的造型器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未经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