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白粉病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6730.4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3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铉哲;樊东;代志国;徐生军;姚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0 | 分类号: | A01N63/00;A01N65/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地址: | 150030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白粉病 生物农药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白粉病的生物农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北方寒冷地区温室瓜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有蔓枯病、绿斑花叶病毒病、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白粉病等,其中,最难防治的是白粉病。白粉病是为害葫芦科作物的主要病害,尤其在设施栽培的情况下,一旦发病,病情将迅速发展,对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黄瓜和丝瓜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威胁,是北方温室瓜类生产中最难对付的病害,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白粉病为害越来越严重。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Poll,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Poll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单囊壳菌属。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早在1800年即有报道。除了黄瓜以外,各种瓜类蔬菜都有白粉病的发生,其中以黄瓜、甜瓜、西葫芦和南瓜受害最重;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普遍发生,由于棚室内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流行,所以保护地温室、大棚栽培受害最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达70%以上。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白粉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
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多采用喷洒各种杀菌剂,短时间内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效,但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易诱发病原菌的抗药性,使药效降低、同时还存在污染环境和农药残留等问题。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植物体内外残留的农药也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尽量做到少用农药、不用农药,或者施用低毒、少残留的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生防菌已被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研究。目前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的生物农药主要有白粉病的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霉菌(Sporothrixflocculosa)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已有利用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和利用蛇床子素防治黄瓜白粉病等的报道。生物农药由于其选择性强、不产生“公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生产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和易于推广等优点,且具有广谱性、高效、安全、与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在农药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必将成为21世纪农药发展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及农药开发研究领域的渗透、应用,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将得到高速发展,生物农药的推广和应用将会使新世纪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从而适应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以降低化学农药依赖性的防治白粉病的生物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白粉病的生物农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治白粉病的生物农药,它的活性成分包括蛋黄和植物油。
上述生物农药中,所述蛋黄和所述植物油的配比为20-26g蛋黄:250mL植物油。
上述生物农药中,所述植物油为大豆油(DY)、橄榄油(GY)或玉米油(YY),具体可为大豆油。
所述蛋黄具体可为鸡蛋的蛋黄。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农药也可以仅由所述蛋黄和所述植物油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白粉病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治白粉病的方法,是将上述的生物农药施用到植物上,使白粉病得到防治。
所述植物具体可为黄瓜。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农药可以用于白粉病的防治。特别适用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7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