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6739.5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康桂霞;张宁波;张平;曹鹏;李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02;H04B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镇江 |
地址: | 1008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输出 系统 中的 预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 置。
背景技术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音频、视 频、图像以及互联网等多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主导业务。这 些业务对于无线链路传输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要求峰值业务速率大于 20Mbps),这就需要使用更宽的带宽承载这些业务,但可以使用的带宽 是有限的。为了解决高速率传输和有限带宽这对矛盾,Foschini和 Gans证明了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多根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会随着使用的天线个数呈线性增长,这一结论激发了人们对多输入多输 出技术的广泛研究。至今,MIMO技术也已经被多个国际标准所采 纳,被公认为后三代(B3G)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基本技术之一。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研究,MIMO技术已经从传统的点对点的单用 户MIMO系统发展到了点对多点的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系统。MU-MIMO系统中,多个用户复用相同 的信道资源,复用增益能够大大提高系统容量。但是,多个用户共用相 同的时隙、频率、码字资源必然会带来多用户共道干扰。这种情况下, 需要采用预编码技术来降低多用户之间的干扰。MU-MIMO预编码技 术主要包括线性(Linear)预编码和非线性(Non-linear)预编码,这 些算法大多需要在发送端得到完整(Perfect)的信道状态信息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但是,无线信道是一个多径时变 信道,在实际系统中,CSI的获得或者是通过接收端信道估计反馈给发 送端(例如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或 者是利用上、下行信道的对称特性得到(例如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反 馈时延和上下行信道的处理延时。在时变信道下发送端所获得的CSI无 法准确的反映发送时刻的信道状态,此时的CSI不是Perfect CSI,而 是部分信道状态信息(Partial CSI)。
图1为传统单小区TDD系统中理想信道下MU-MIMO预编码的设 计示意图。理想信道是指不考虑延时对信道带来的影响,基站根据信道 估计得到的Hi(t)直接进行预编码设计。如图1所示,该系统中包括基站 11,基站配置N根发射天线。MU-MIMO系统中有K个用户,即用户 12、...、用户13,第i个用户配置Mi根天线(i=1,...,K)。Hi(t)为第i 个用户的信道矩阵。Hi(t)可表示为
(Mi×N)(1)
其中,表示i用户的第m根接收天线到基站的第n根发射天线之 间的信道参数。
图1中,每个用户通过上行信道发送导频信息,基站11根据导频 信息通过信道估计111估计每个用户的信道矩阵H1(t)H2(t)…HK(t)。Fi为 用户i对应的N维预编码列向量,Si(t)为t时刻第i个用户的发送数据。用 户i的发送数据Si(t)和预编码向量Fi相乘后,叠加到一起形成信号X(t), 经N根天线发送出去。X(t)为N维列向量,叠加后的信号X(t)可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粒出料及冷却装置
- 下一篇:驾驶室可转动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