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6809.7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芯片时钟的速度越来越高,芯片规模越来越大,芯片的管脚越来越多。在芯片的信号发生翻转时,如果每次翻转时需要翻转的信号的比特位数越多,相应地需要翻转的管脚越多,则需要消耗越多的电源功耗,并且带来越多的翻转噪声。信号翻转所带来的电源功耗和翻转噪声问题成为了设计芯片的单板的重要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对芯片上传输的待传二进制信号进行编码来降低信号翻转时需要翻转的比特位数。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降低信号翻转时需要翻转的比特位数的编码方法为BI编码。在该BI编码方法中,定义总线的宽度是N,b(t)为CPU输出的t时刻总线信号(即编码前的信号),B(t)是t时刻已放到总线上的信号(即编码后的码字),H(t)是指b(t)和b(t-1)的相异的位数,H(t)表示传输b(t)时需要翻转的信号的比特位数。
该编码方法在需要传输b(t)时,先根据b(t)和b(t-1)计算出H(t),如果H(t)>N/2,则说明有超过一半的信号的比特位数需要翻转,于是,将b(t)逐位取反得到B(t),将B(t)通过总线来传输,就可以减少需要翻转的信号的比特位数。
该编码方法通过增加一条冗余连线来通知信号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是否取反。如果冗余连线取值为1,信号接收端把接收到的信号取反;如果冗余连线取值为0,信号接收端保持接收信号不变。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该编码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窄,只适用于数据总线,可以在数据总线上传输随机数据时大幅降低翻转所带来的电源功耗和翻转噪声,但是对于随机性不强的、有规律变化的地址总线的优化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编码方法应用范围比较窄的缺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需要传输的待传二进制信号和设定的映射规则,将所述待传二进制信号映射为中间编码的码字,所述映射规则包括:按照出现概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所述待传二进制信号,并依次映射到按照码重依次递增排列的中间编码的码字空间上;
将所述中间编码的码字进行差分编码处理得到差分编码信号,将所述差分编码信号输出,所述差分编码处理包括:将所述中间编码的码字与前一次输出的差分编码信号进行按位异或。
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映射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需要传输的待传二进制信号和设定的映射规则,将所述待传二进制信号映射为中间编码的码字,所述映射规则包括:按照出现概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所述待传二进制信号,并依次映射到按照码重依次递增排列的中间编码的码字空间上;
差分编码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映射处理模块得到的中间编码的码字进行差分编码处理得到差分编码信号,将所述差分编码信号输出,所述差分编码处理包括:将所述中间编码的码字与前一次输出的差分编码信号进行按位异或。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出现概率较大的信号映射为码重较小的码字,而码重较小的码字对应的翻转的比特位数较小,从而可以在功能设计层面上,有效地降低芯片的并行总线上信号翻转的比特位数,从而降低信号翻转所带来的电源功耗和翻转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芯片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芯片的信号传输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N比特的码字按照码字的码重依次递增排列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接收端对差分编码信号进行解码处理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4比特的码字中的16个码字按照码重依次递增排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实现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6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