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49570.9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防;刘洪武;李可昌;安丰欣;马德功;秦益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18;D01D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4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菌 作用 海藻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是一种对人体皮肤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破坏。日常生活中,形成伤口的原因很多,包括由机械、电、热、化学等因素造成的烧伤,或由于患者的生理病态形成的创伤。老年人中经常出现由于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褥疮、溃疡等慢性伤口。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慢性溃疡性伤口在全球,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呈现大幅增多的趋势。
医用敷料是一种覆盖创面、辅助伤口愈合的材料。自1980年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伤口愈合过程和伤口护理过程的深入理解,许多新型的材料被应用在医用敷料的生产中。由海藻酸纤维制备的医用敷料是一种典型的高科技医用敷料,它们具有很高的吸湿性,既可以很方便地敷贴在伤口上,也可以很方便地从伤口上剥离。这种高科技医用敷料结合了材料的高效性、产品的高效能以及护理过程的高效率,极大地改善了伤口的护理过程。
海藻酸纤维和医用敷料是一种典型的“湿法疗法”产品。1981年,英国的Courtaulds公司首次把海藻酸钙纤维的非织造布作为医用敷料推上市场,在护理流血流脓较多的溃疡伤口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与伤口渗出液接触后,海藻酸钙纤维通过离子交换形成胶体,把其吸收的水分固定在纤维中,因而在创面上形成一个湿润的环境,促进了伤口的愈合过程。
在伤口的愈合过程中,伤口上的脓血给细菌的繁殖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细菌的繁殖增长使伤口感染从而减慢伤口的愈合速度、增加病人的痛苦。细菌也可以由伤口上的脓血进入医用敷料中,并且在替换敷料时进入医院内的脏物中,在病区内传播,严重时引起病区感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及制备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现有海藻酸纤维的性能,提供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含银海藻酸纤维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百分比配方为海藻酸钠粉末90.0-99.9%和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微小颗粒0.1-10%制成。
其中所述的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微小颗粒是指粒径为0.01~1.0微米的银的磷酸锆钠化合物,其含银量为3.0-4.0%。
所述含银海藻酸纤维优选的重量百分比配方为:海藻酸钠粉末99.0%和不溶于水的银的磷酸锆钠化合物为1.0%。
一种制备上述具有抗菌作用的含银海藻酸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先按照上述重量百分比配方量的海藻酸钠粉末溶于去离子水溶液中;
②、加入不溶于水的银化合物微粒,经搅拌后成纺丝溶液;
③、经喷丝孔挤入2%CaCl2水溶液中形成纤维,水洗、干燥后即得。
本发明采用海藻酸为载体,以不溶于水的银的化合物的微小颗粒为抗菌材料,在把海藻酸钠用去离子水溶液溶解后与银的化合物的微小颗粒混合后加工成纤维。由于银的化合物的颗粒很小,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喷丝孔和海藻酸一起沉淀后分布在所形成的海藻酸纤维之中。
本发明所生产的海藻酸纤维具有一般纤维的性能,可以被加工成纱线、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材料,也可以用聚脂纤维或其它纤维包覆后形成包覆纱线。
本发明所采用的银的化合物特别是银的磷酸锆钠化合物中的银离子被磷酸锆钠结合,对其载体纤维不具有氧化性,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使海藻酸纤维氧化变黑。
在被加工成纱线、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材料后,本发明的产品可以通过切割包装后形成医用敷料,用于流血流脓较多的伤口上,起到吸收伤口上脓血、防止细菌增长繁殖、保护伤口并促进其愈合的作用。
经实验证明,本发明含银海藻酸纤维较单独海藻酸纤维抗菌效果更为明显,能有效控制伤口上细菌的增长,且安全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49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