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微透镜及复合微透镜阵列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0272.8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余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1/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透镜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晶圆级复制技术制作的复合微透镜及复合微透镜阵列。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手机镜头模组中的光学元件,例如透镜等大都采用射出成型方式来制作。但采用射出成型方式制作的透镜之厚度均系在0.3毫米(mm)以上,且镜头模组中的黑色Soma遮光片也会存在一定的厚度。目前手机设计均以轻薄短小为诉求,其要求手机镜头模组中之各光学元件的厚度降低,整体厚度及尺寸大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然而,现有的射出成型技术已快达到极致。
随着光学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制作更小尺寸的光学元件,如1/4波片及偏光片等纳米光学元件已成为可能。具体可参见Jian Jim Wang在the 14th Annual Wireless andOptic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April 22-23,2005)上发表的“Redefine OpticalDevice’s Integr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hrough Nano-Engineering”一文。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复合微透镜及一种复合微透镜阵列,其可满足对光学元件之轻薄短小化需求。
一种复合微透镜,其包括:一个刚性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一个第一塑胶透镜,压印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一个第二塑胶透镜,压印形成在该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塑胶透镜与第一塑胶透镜的材料不同。
进一步的,该刚性透光层的材料可选用玻璃或石英。
进一步的,该压印方式可采用紫外光压印。
进一步的,该复合微透镜可包括一个滤光层,该滤光层设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塑胶透镜之间或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二塑胶透镜之间。
更进一步的,该复合微透镜还可包括一抗反射层,该抗反射层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或第二表面上、且与该滤光层分设在该刚性透光层的两侧。
进一步的,该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分别可为平凸透镜或平凹透镜。
进一步的,该复合微透镜可包括一滤光层,该滤光层热压成型在该第一塑胶透镜之远离该第一表面的一侧或该第二塑胶透镜之远离该第二表面的一侧。
进一步的,该复合微透镜可包括一光圈层,该光圈层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二表面上、该第一塑胶透镜之远离该第一表面的一侧或该第二塑胶透镜之远离该第二表面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该光圈层可为铬(Cr)层或铝(Al)层等金属层。
以及,一种复合微透镜阵列,其包括:一个刚性透光层,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一个第一塑胶透镜阵列,压印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塑胶透镜阵列包括多个第一塑胶透镜;以及一个第二塑胶透镜阵列,压印形成在该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塑胶透镜阵列包括多个第二塑胶透镜;该多个第二塑胶透镜分别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塑胶透镜共光轴,该第二塑胶透镜阵列与该第一塑胶透镜阵列的材料不同。该种复合微透镜阵列可切割成多个前述复合微透镜。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塑胶透镜与第二塑胶透镜是采用压印方式形成在刚性透光层上且第一及第二塑胶透镜的材料不同;该种结构及特性配置使得该种复合微透镜适于采用晶圆级复制技术制造且适于量产,从而可满足目前对光学元件之轻薄短小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微透镜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复合微透镜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复合微透镜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凹凸复合微透镜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复合微透镜进一步包括有滤光层及抗反射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将图5所示复合微透镜中的滤光层设置在第一塑胶透镜的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之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5所示复合微透镜进一步包括有光圈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一个刚性透光层的一侧压印形成一个第一塑胶透镜阵列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是在图8所示刚性透光层之相对的另一侧压印形成一个第二塑胶透镜阵列后而得到一种复合微透镜阵列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复合微透镜阵列进一步包括有滤光层及抗反射层的结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复合微透镜阵列进一步包括有光圈层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2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分离式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