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均匀光通量的光学薄膜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0334.5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盛如;蔡宗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硕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 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匀 光通量 光学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均匀光通量的光学薄膜,尤指一种可利用各聚光单元的结构角度,使光源通过时获得均匀且优良聚光效果的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按,如图15所示,一第一已用光学薄膜2f具有一对称式结构,且其底角分别为90°与50°,则如图16所示,当光源通过该第一已用光学薄膜2f之后,可由其光强度曲线得知,其中央0°处虽具有较佳的光通量,但其二侧+30°与-30°间的光通量较差。
如图17所示,一第二已用光学薄膜2g具有一非对称式结构,且其底角分别为55°与35°,则如图18所示,当光源通过该第二已用光学薄膜2g之后,可由光强度曲线得知,该光学薄膜2g会造成光通量偏向一边,使得+30°与-30°之间的光均匀性非常不佳。
如图19所示,一第三已用的光学薄膜2h具有一对称式结构,且其底角分别为55°与35°,则如图20所示,当光源通过该第三已用光学薄膜2h之后,可由光强度曲线得知,其中央0°处虽具有较佳的光通量,但其二侧+30°与-30°光通量与0°之间变化太大;
今由上述各已用者可知,虽然各光学薄膜2f、2g、2h皆可配合光源通过,但是当光源通过之后,由各光强度曲线可知,各光学薄膜2f、2g、2h皆无法进行均匀聚光,使得光通量皆有瑕疵,而无法使其中央处及二侧同时获得较均匀的光通量。故,一般已用者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利用各聚光单元的结构角度,使光源通过时获得较均匀光通量的具均匀光通量的光学薄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均匀光通量的光学薄膜,其包括:多数聚光单元,以对称排列方式设置,各聚光单元分别具有呈80°~100°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顶角,且各聚光单元的二侧分别具有呈35°~55°的第一及第二底角,而各聚光单元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顶角垂直至底边的点距比例为22:21±60%:18,各聚光单元底边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顶角间的距离比例为22:15±60%:25±60%:18。
该第一顶角为一圆顶角。
该圆顶角的圆顶半径介于2μm~5μm之间。
该对称排列二次延伸。
该对称排列三次延伸。
该第一及第二底角分别为35°与55°。
该第一及第二底角分别为40°与50°。
该第一及第二底角分别为50°与40°。
该第一及第二底角分别为55°与35°。
该多数聚光单元为非对称排列,且该第一及第二底角分别为55°与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光源通过本发明各聚光单元时,可藉由其第一、二及第三顶角与二侧底角的角度以及比例关系,使光源经过各聚光单元之后其电子设备的中央0°处及二侧+30°与-30°皆可同时获得较均匀及较高的光通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a,本发明镜面对称一次延伸的剖面示意图。
图2b,本发明镜面对称二次延伸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本发明镜面对称三次延伸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发明镜面对称一次延伸的光强度数据曲线示意图。
图4,本发明作镜面对称二次延伸与已用的光强度数据曲线对照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第一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第一光学薄膜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第二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8,本发明的第二光学薄膜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第三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10,本发明的第三光学薄膜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的第四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12,本发明的第四光学薄膜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的第五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14,本发明的第五光学薄膜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15,第一已用的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16,第一已用的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17,第二已用的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18,第二已用的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图19,第三已用的光学薄膜示意图。
图20,第三已用的光强度曲线示意图。
标号说明:
聚光单元1、1a
第一顶角11
第二顶角12
第三顶角13
底角14
第一光学薄膜2a
第二光学薄膜2b
第三光学薄膜2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硕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硕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宇节电智能电器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自动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