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0363.1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郑伊凯;陈志隆;赖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4/00 | 分类号: | F21V14/00;F21V21/3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江区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光质佳及发光效率高等特性而逐渐取代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作为照明装置的发光元件,具体可参见Michael S.Shur等人在文献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93,No.10(2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 Lighting:TowardSuperior Illumination”一文。
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通常具有单一的光场形状以及固定的色温值,即其发出光的光场形状、色温值等照明特性一般在制作完成后就已固定。若将这种照明装置应用到需要特定光场形状或需要特殊色温效果的环境中时,其通常不能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便于改变自身照明特性的照明装置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便于改变自身照明特性的照明装置。
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发光二极管模组及一个光学模组,该壳体设置有一个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该发光二极管模组设置在该容置槽内,该光学模组经由该至少一个导向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容置槽内且位于该发光二极管模组的出光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照明装置中的光学模组经由该至少一个导向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壳体的容置槽内,从而可以相应的改变该照明装置自身的照明特性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照明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模组包括封装树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模组包括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第一光学元件为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透镜阵列所包括的透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照明装置10,一个壳体11,一个发光二极管模组12及一个光学模组13。
该壳体11设置有一个容置槽112,该发光二极管模组12设置在该容置槽112的底部1120,该容置槽112的侧壁1121上设置有导向件114及锁固件116。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向件114为两对具有延伸方向X的滑槽,该滑槽的延伸方向X与该容置槽112的底部1120平行。可以理解的是,该导向件114也可为带有滚珠或滚轮的滑轨。该锁固件116邻近该滑槽的插入口设置,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可旋转至该滑槽的插入口以用于固定装入该容置槽112内的光学模组13。
请参见图2,该发光二极管模组12包括一基板121及多个设置在该基板121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22。该基板121与该容置槽112的底部1120相连接,该基板121上还可设置有多个第一光学元件123。该多个第一光学元件123为分别覆盖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22的封装树脂,使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22与外界空气隔离。如图3所示,该多个第一光学元件123分别为反光杯,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22分别设置该多个反光杯中,该反光杯用以对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22发出得射向该反光杯侧壁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使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22发出的光线沿某一方向较集中的出射。
该光学模组13包括两个第二光学元件131,132。该第二光学元件131,132分别经由上述导向件114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容置槽112内且位于该发光二极管模组12的出光侧。也就是说,该第二光学元件131,132均与该导向件114相配合,并可沿导向件114的延伸方向X插设于该容置槽112内或从该容置槽112内卸出。当该第二光学元件131,132插入该容置槽112内时,二者并行设置且与该发光二极管模组12相对,该导向件114可将该第二光学元件131,132固持住,该锁固件116可相应的抵持住该第二光学元件131,132以防止其在该容置槽112内产生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两个第二光学元件131,132之间的间隙应该越小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沛鑫半导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