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个人电脑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300557.1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俐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个人电脑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人电脑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个人电脑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计算设备的出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办 公、娱乐、游戏的需求。相比于笔记本电脑而言,个人数字助理具有相对比较小巧的体积, 更加利于携带,尽管个人数字助理也可以安装操作系统,但是其功能相比于笔记本电脑而言 要简单很多。笔记本电脑可以实现较为强大的功能,可以进行复杂的计算、安装对于系统要 求比较高的软件等,但是普通的轻薄型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尺寸为12英寸,即使更小的屏幕尺 寸也只能达到10英寸或8.9英寸,这样的笔记本电脑的体积在便携性能上要逊色于个人数字 助理。
一种超便携可移动个人电脑(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满足了用户对 于便携性与功能强大的需求,这种个人电脑的屏幕尺寸在7英寸左右,可以被装进用户的口 袋随身携带,同时,其采用的硬件与笔记本电脑相同,因而可以实现与笔记本电脑相当的性 能。但是现有的超便携可移动个人电脑所使用的键盘输入会占据整体体积的相当大的部分, 进而造成重量及体积的增大,不适应于轻薄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可以节省空间的便携式个人电脑。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该便携式个人电脑的控制方法。
一种便携式个人电脑,包括第一、第二显示单元及转轴。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单元通过 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便携式个人电脑能够接收使用者的操作并据以生成相应的操作 信号。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单元根据所述操作信号以及当前的显示状态而联合显示同一个画 面或分别显示一不同画面。
一种便携式个人电脑的控制方法,该便携式个人电脑具有第一、第二显示单元,包括:
接收使用者的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操作信号;
判断所述操作信号是否为改变显示状态的操作信号;
侦测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单元的当前显示状态;
根据所述操作信号及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单元的当前显示状态改变所述第一、第二显示 单元的显示状态。
上述便携式个人电脑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第二显示单元的当前显示状态而 在受到使用者操作时改变显示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个人电脑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个人电脑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个人电脑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使用状态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便携式个人电脑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2、第二显示单 元14及连接装置16。第一、第二显示单元12、14之间通过连接装置16可枢转地连接。
第一显示单元12和第二显示单元14具有一起向使用者显示一信息内容或分别向使用者显 示不同信息内容的功能。例如:当使用者进行多媒体播放、投影片演示时,第一、第二显示 单元12、14可一起显示多媒体视频内容或投影片内容,从而让使用者可以获得较大的可观看 尺寸。
又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单元12用于向使用者显示操作系统界面、多媒体内容、应用软 件界面等,而第二显示单元14用于向使用者显示虚拟的操作界面,如键盘、手写输入区或触 摸板等。第二显示单元14具有接收使用者操作的功能,并可根据使用者的操作生成相应的操 作信号,从而让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二显示单元14来操作该便携式个人电脑。
该便携式个人电脑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控制第二显示单元14显示或不显示操作界面 ,如键盘或手写输入区等,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将第一、第二显示单元12、14联合显示 一幅画面,使使用者获得较大的可观看面积。
图3所示为本发明便携式个人电脑的控制方法流程图,以图1、图2所示的便携式个人电 脑为例说明该控制方法流程:
步骤S302,系统上电启动,该便携式个人电脑中所装载的操作系统软件启动后,第一、 第二显示单元12、14分别显示初始画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0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结的促进
- 下一篇: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