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PU供电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2251.X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pu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电路,特别涉及一种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电脑在工作时的功耗为70W到200W之间,而主机板耗电占电脑所有功耗的大部分。CPU作为主机板的核心部分在工作时功率变化非常大,目前最大功率的CPU全速工作时,功率可达130W。然而,大部分CPU在空闲时所需功率会低于20W,此时大量的电能消耗在CPU供电电路中。VRM11.1为INTEL公司定义的新一代CPU供电标准,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提高CPU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其工作原理是在CPU的负载较轻时,减少VRM(Voltage Regulator Module,电压调节模块)为CPU供电的相数,比如原供电为4相,CPU在空闲时所需电流降低,就由4相变为1相供电,使VRM所消耗的电能减少,提高VRM的工作效率,即提高CPU供电电路的工作效率。要减少VRM的供电相数需将VRM的PSI#(POWER STATEINDICATION,电源状态指示)引脚的电位拉低。VRM11.1需要新的CPU支持,这种CPU带有PSI功能,具有PSI功能的CPU才可以进入这种省电模式,然而目前市场上还存在大量不具有PSI功能的CPU出售,因此,如何使该类CPU在电脑空闲时减少电能损耗是业界急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CPU供电电路,可兼容具有PSI功能与不具有PSI功能的两种CPU在负载减轻时减少电压调节模块的供电相数从而减少电压调节模块的电能损耗。
一种CPU供电电路,包括一第一控制电路,与一主机板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相连以接收一CPU识别信号;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并接在一CPU与一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之间;一运算放大电路,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相连以接收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流监控信号;以及一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相连;当所述CPU识别信号为高电平及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输出的电流监控信号小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一参考信号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输出一第一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电路断开,以使得所述CPU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断开连接,所述运算放大电路输出一第二控制信号使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电源状态指示引脚接地,进而使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为所述CPU供电的相数减少;当所述CPU识别信号为低电平及所述CPU的电流小于某一参考值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输出一第三控制信号,使所述开关电路导通,以连接所述CPU与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所述CPU通过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电源状态指示引脚为低电平,进而使所述电压调节模块为所述CPU供电的相数减少。
上述CPU供电电路可根据主机板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输出的CPU识别信号来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当CPU识别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控制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使开关电路断开,运算放大电路在CPU负载减轻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电路在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后将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接地,使电压调节模块为CPU供电的相数减少;当CPU识别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电路导通,则CPU在负载减轻时通过开关电路拉低电压调节模块的电源状态指示引脚的电位,使电压调节模块为CPU供电的相数减少,从而减少电压调节模块的电能损耗。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CPU供电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CPU供电电路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第一控制电路100,一第二控制电路200,一运算放大电路300,一开关电路400以及一稳压电路500。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100包括两NMOS场效应管Q1和Q2。所述N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接一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主机板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以接收一CPU识别信号,其漏极接所述开关电路400,其源极接地。所述NMOS场效应管Q2的栅极接所述NMOS场效应管Q1的栅极,其漏极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00,其源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22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