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防烙印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302534.4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林翰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 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器 烙印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烙印保护方法,尤指一种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防烙印保 护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最广为使用的显示屏幕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LCD)。TFT-LCD面板可 视为两片玻璃基板中间夹着一层液晶,上层的玻璃基板是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 结合,而下层的玻璃则有晶体管镶嵌于上。当电流通过晶体管产生电场变化,造成液晶分 子偏转,藉以改变光线的偏极性,再利用偏光片决定画素(Pixel)的明暗状态。此外,上层 玻璃因与彩色滤光片贴合,形成每个画素(Pixel)各包含红蓝绿三颜色,这些发出红蓝绿色 彩的画素便构成了面板上的影像画面。
然而,TFT LCD在使用时,是利用了电压变化控制液晶分子产生影像画面,在长时间 停留在一影像时,会产生影像烙印(Image Sticking)的问题。例如,在面板当作监视系 统的显示屏幕时,很容易在分割线的位置产生影像烙印。又例如,在将面板当作雷达侦测 的显示屏幕时,在一些固定光点位置上也很容易产生影像烙印,这将会造成判断错误的危 险。
目前一般做影像烙印保护(Image Sticking protect)的方法,是判断数据是否有改 变(如使用电压侦测等等)或其它方式达到烙印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薄膜晶体管液 晶显示器防烙印保护方法,可保护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不会产生影像烙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防 烙印保护方法,主要是提供一显示控制板与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输入讯号连接,该 显示控制板以一微控制单元侦测输入讯号的时序是否改变,如果至设定时间内没有改变, 则控制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影像画素改变,使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液 晶形状改变,藉由亮暗及移动等造成液晶画素形体改变,达到保护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 器不会产生影像烙印。
本发明所提供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防烙印保护方法,其中使显示的影像画素改变 方式,可以有面的移动方式、线的移动方式及点的移动方式。
所述输入讯号为个人计算机的D-sub 15输入、DVI输入或影像输入。
所述控制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液晶移动为整个画面资料做右左上下的移 动。
控制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液晶画素活化线的所述移动为整个影像画素活 化线的位移。
控制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液晶画素活化点的所述移动为整个影像画素活 化点的位移。
如此,通过控制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影像画素改变,使该薄膜晶体管液 晶显示器的液晶形状改变,藉由亮暗及移动等造成液晶画素形体改变,可保护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器不会产生影像烙印。
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加说明本发明方法的特点及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决定A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决定B方式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决定C方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显示控制板1 微控制单元11
影像缩放处理器12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2
时序控制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伟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2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