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柿子粉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2875.1 | 申请日: | 2008-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8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二伟;何明茜;裴振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G17/00 | 分类号: | C07G17/00;C07G3/00;C12P19/00;C12P17/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兰 |
地址: | 54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柿子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柿子粉,其特征在于:它是将柿子榨汁以后,汁液进行酶解,过滤,然后灭酶,浓缩,浓缩液经真空冷冻干燥而制得的单宁重量含量为1%~99%的粉状物,其在水中的溶解率≥50%。
2.权利要求1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取柿子,经破碎,榨汁,所得汁液中加入预先活化的复合酶,酶解5~600min,汁液经过滤,滤液于75℃~150℃温度下灭酶,灭酶后直接将汁液浓缩后铺盘或者汁液经过精滤、微滤、二次微滤和纳滤浓缩后铺盘,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卸盘,打粉,包装,即得柿子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柿子榨汁以后的果渣中加入酸和水加热,打浆,所得汁液直接离心或者加入预先活化的复合酶酶解5~600min后离心,直接将上清液浓缩后铺盘或者取上清液经过微滤、二次微滤和纳滤浓缩后铺盘,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卸盘,打粉,包装,即得柿子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柿子果渣打浆、离心之后的沉淀物加水加热,用胶体磨磨,离心,直接将上清液浓缩后铺盘或者取上清液经过微滤、二次微滤和纳滤浓缩后铺盘,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卸盘,打粉,包装,即得柿子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取柿子,经预处理,破碎,榨汁,所得汁液和果渣分别按下述步骤进行处理:
(1)汁液的酶解:取复合酶,溶解于水,在25~60℃的水温中保持10~120min进行活化,然后加入汁液中,维持汁液温度在25~70℃酶解5~600min,汁液经20~200目筛网过滤,滤液于75℃~150℃温度下保持0.1~600min进行灭酶,直接取灭酶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者先用硅藻土精滤机精滤,再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万以上的微滤,透过液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二次微滤,二次微滤的截留液再进行1000分子量纳滤浓缩;
(2)果渣的处理:果渣中加入柠檬酸或盐酸与水加热至30~120℃维持1~600min,打浆,所得汁液直接离心或者加入(1)中预先活化的复合酶酶解5~600min后离心,直接取上清液进行浓缩或者取上清液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万以上的微滤,透过液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二次微滤,二次微滤的截留液再进行1000分子量纳滤浓缩;离心沉淀物加水加热至30~120℃维持1~600min,用胶体磨磨,离心,直接取上清液进行浓缩或者取上清液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万以上的微滤,透过液进行截留分子量为2000以上的二次微滤,二次微滤的截留液再进行1000分子量纳滤浓缩;
(3)真空冷冻干燥:合并前述浓缩液之后铺盘,铺盘厚度1.5~3cm,在20~40℃的条件下冷冻2~24h,并在40~100Pa真空度、40~100℃温度下干燥10~30h,卸盘,打粉,包装,即得柿子粉。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酶为活性≥4000μ/g的果胶酶、活性≥6000μ/g的β-淀粉酶、活性≥300μ/g的蛋白酶、活性≥80000μ/g的木聚糖酶、活性≥600μ/g的纤维素酶和活性≥100000μ/g的β-葡聚糖酶。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复合酶的加入量为柿子汁液重量的0.1~10%。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真空冷冻干燥时的铺盘厚度为1.5cm,在28~35℃的条件下冷冻4h。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为60~70Pa,温度为55~85℃,干燥时间为15~27h。
10.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柿子粉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果渣处理过程中酸的加入量为果渣重量的0.01~2%,水的加入量为果渣重量的1~10倍或者离心沉淀物重量的1~1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未经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28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