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3137.9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宋竞宁;吴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G2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重 墙上 洞口 结构 开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面上的洞口结构及其开洞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
技术背景:
由于现阶段设备技术更新较快,导致许多工厂经常面对节能技改工程,如电解铝厂、氧化铝厂、海绵钛厂等。在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时,为减少开支,一般均是利用现有的厂房和车间,在对现有的厂房和车间进行技改工程时常常会遇到在建筑物的墙上开较大的洞口,但由于工厂和车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或自承重墙,其上有较大荷载,通常采用的方法均是卸载或拆除部份建筑,这就不但给生产带来很大不便甚至导致停产;而且卸载、安装或拆除建筑物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卸载、安装或拆除建筑物就可在开设大洞口的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及在承重墙上开设洞口的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承重墙上的洞口结构包括承重墙体1和开设在承重墙体1上的洞口2,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设有钢构件3,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边两端的承重槽4内。
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构成。
在两根型钢上连接有联接钢板5。
承重槽4的深度L为150~500mm。
在承重墙上开洞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洞口2的尺寸对应算出洞口2上方承重墙1的墙重及外加的荷载以确定钢构件3的规格,并且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
b、在洞口2上边对应的承重墙体1的一边凿出半墙厚的槽,槽两端均长出洞口150~500mm,槽的高度与所选钢构件3的高度相同;
c、将构成钢构件3的一根型钢嵌入b步骤开设的槽中;
d、在承重墙1的另一面开半墙厚的槽,其槽的长、宽和高与b步骤所开设的槽相同;
e、将另一根构成钢构件3的型钢嵌入d步骤所开设的槽中;
f、在承重墙1上开设洞口2。
开设好洞口2后,用联接钢板5将构成钢构件3的两根型钢焊接。
开设好洞口2后用砂浆将洞口2四边抹平。
在钢构件3与承重墙体1非接触的部位填充细石混凝土。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通过在需开设洞口的上方设置一个钢构件,钢构件的两端支撑在洞口上边两端的承重墙上,这样就可在不需拆掉墙体或卸掉墙上荷载的情况下,在墙体上开较大的洞口,并且能确保墙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钢构件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这样可满足先在承重墙体上凿出半墙厚的槽,放入一根构成钢构件的型钢,然后再在另一面墙体上开槽放入另一构成钢构件的型钢;确保在施工时墙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构成钢构件的在两根型钢通过联接钢板连接,这样可以提高钢构件的稳定性和强度;承担钢构件的承重槽深度在150mm到500mm之间,此数值通过技术人员计算和测试所的,能很好的确保钢构件所承担的负荷。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实施可以不用拆掉墙体或卸掉墙上荷载,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不会给给生产带来不便,影响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a、根据洞口2的尺寸对应算出洞口2上方承重墙1的墙重及外加的荷载选出钢构件3的规格,钢构件3由两根型钢拼合而成;b、在洞口2上边的承重墙体1上先凿出半墙厚的一个槽,槽的两端均长出洞口2150~500mm,槽的高度与所选钢构件3的高度相同;c、将构成钢构件3的一根型钢嵌入槽中,并将其上部与承重墙1顶紧,上翼缘与砖墙缝隙处用微膨胀砂浆填充,钢材的两端与承重墙1连接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实,d、待加固钢构件3的细石混凝土形成80%强度,在承重墙1的另一面开半墙厚的槽,其槽的长、宽和高与b步骤所开设的槽相同;e、用同样方法将另半块构成钢构件3的钢材嵌入d步骤开设的槽中并用细石混凝土填充,组成托梁,然后待细石混凝土形成80%强度后,可在承重墙体1上进行洞口2的开设,洞口2施工完后,用联接钢板5将构成钢构件3的两块钢板的下翼缘焊接在一起整体受力,最后将洞口2的边用砂浆抹平。
开设好洞口2后,钢构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洞口2上侧两边的承重槽4内,承重槽4的深度L即钢构件3两端长出洞口2的长度,范围为150~500mm,其优选值为150~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3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