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W型火焰炉二次风室的调整方法及W型火焰炉的二次风室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3390.4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石践;陈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C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2***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二次 调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W型火焰炉,特别是涉及一种W型火焰炉二次风室的调整方法及W型火焰炉的二次风室。
背景技术
W型火焰炉是通过加大火焰行程来促进煤粉燃烧率的一种燃烧炉,这种技术已被国内部分电厂的锅炉所采用。这种燃烧炉是在拱上布置煤粉气流喷口,在燃烧炉的侧壁设置二次进风口,但在很多情况下,拱上一次煤粉气流的下行受到二次进风的阻截,提早折转向上,使煤粉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煤粉的燃尽不利,为解决这种问题目前已采取在拱下二次风室内按一定角度安装横向导流板,其目的是使二次风气流按导流板的角度向下倾斜吹入炉膛,以此来增大一次煤粉气流的下行深度,提高煤粉燃尽率,抑制NOx的生成,这种措施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煤粉燃烧不充分和NOx排放高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均流孔板均直接与二次风室底端焊接,这样在二次风室底部非常容易集灰,影响拱下二次风的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一步提高煤粉燃烧率、减少NOx排放的W型火焰炉二次风室的调整方法及W型火焰炉的二次风室,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W型火焰炉二次风室的调整方法,a、它是将连接在燃烧器5上的乏气管7取消,在乏气周界风管8上连接一个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并调整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的角度与燃烧器5的出风口呈60~90°角喷入下炉膛1;或者
b、将连接在燃烧器5上的乏气管7的管径减少,在乏气周界风管8上连接一个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并调整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的角度与燃烧器5的出风口呈60~90°角喷入下炉膛1。
W型火焰炉的二次风室,它包括下炉膛1,在下炉膛1的前后墙上设置有二次风室2,在二次风室2内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二次风室2分为拱下二次风室和拱上二次风室,在拱下二次风室内设有均流孔板4,燃烧器5穿过拱上二次风室连接在下炉膛1的拱部,a、在下炉膛1的拱部连接有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与燃烧器5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60~90°;或者
b、在燃烧器5的上端连接有乏气管7,在下炉膛1的拱上设有乏气周界风管8,在乏气周界风管8上连接有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乏气管7的另一端穿过二次燃尽风喷口6进入下炉膛1内,并且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与燃烧器5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60~90°。
在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6的上端安装有锥帽9。
均流孔板4与二次风室2底部设有10~25mm的缝。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因申请人通过多次现场调整,后通过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开大乏气对煤粉燃尽有不利影响。所以本发明是将连接在燃烧器上的乏气管取消,在现有的乏气周界风管上连接一个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并调整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的角度与燃烧器的出风口之间呈60~90°角向下喷入下炉膛。这样当取消乏气后可增大燃烧器出风口火焰下冲能力、增加煤粉燃烧行程,提高煤粉燃烧率。从拱上二次风燃尽喷口进入的二次风能从火焰内侧进行补风、强化后期混合,进一步提高煤粉燃烧率,同时还能起到分级风的作用,减少NOx排放。
将连接在燃烧器上的乏气管管径减少,开设在下炉膛上的乏气周界风管的尺寸增大或保持不变,并在乏气周界风管上连接一个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乏气管穿过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进入下炉膛,并调整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的角度与燃烧器的出风口之间呈60~90°角向下喷入下炉膛。这样从拱上二次燃尽风喷口进入的二次风能从火焰内侧进行补风、强化后期混合,保证煤粉的燃尽,同时还能起到分级风的作用,减少NOx排放。减小乏气管尺寸能增大燃烧器出风口(一次风)火焰下冲能力,增加煤粉燃烧行程,提高煤粉燃烧率。此外,减少乏气管管径还能提高乏气速度,使乏气在燃烧器出风口上方以一定角度送入下炉膛后将生成的部分NOx还原成N,起到燃料分级的作用。均流孔板与二次风室底部设有10~25mm的缝,这样可以防止二次风室底部集灰。
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改造简单易行等优点,在小修期间即可完成,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据实验统计按本发明改进后,在同样煤质情况下,飞灰含碳量能降到现有水平的60%左右,NOx排放减少20%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3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