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304772.9 | 申请日: | 200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3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凡;张国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12 | 分类号: | F16M11/12;F16M11/28;G02F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升降机构,尤其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升降 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功能日益增加和完善,其体积也趋 向于轻薄化发展。由于液晶显示器相对CRT(Catho de Ray Tube,阴 极射线管)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故其逐渐取代CRT 显示器成为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为了方便人们从不同视角观看液晶 显示屏,现有液晶显示器上通常设有升降机构以对液晶显示屏的高 度及倾角进行调整。
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连接座、第一连杆单元、第二连杆单 元、两个第一枢接组件、两个第二枢接组件及弹性件。第一连杆单 元及第二连杆单元的底端通过两个第一枢接组件分别连接于底座的 两侧。两个第二枢接组件分别装设于第一连杆单元及第二连杆单元 的顶端,并与连接座相连。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及连接座相 连。该连接座用于与液晶显示屏相连。该液晶显示屏可相对第一枢 接组件及第二枢接组件转动。
然而,由于第一连杆单元及第二连杆单元分别通过一个第二枢 接组件与连接座相连,当该升降机构受到液晶显示屏的重力作用时, 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两个第二枢接组件的枢轴不在同一轴线上的 情况,从而导致液晶显示屏发生倾斜,不便于使用者观看。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防止装设于其上的液晶显示 屏发生倾斜的升降机构。
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连接座、枢接于底座和连接座之间 的第一枢接组件及第二枢接组件。第一枢接组件包括第一枢轴,第 二枢接组件包括第二枢轴,且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共轴地直接连接 在一起。该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杆及两个第二连杆,该两个 第一连杆和该两个第二连杆的一端分别与底座可转动连接,该两个 第一连杆和该两个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该第一枢轴和该第二 枢轴分别与该连接座转动连接;该第一枢接组件及第二枢接组件分 别还包括一个限位件,该限位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 相连,且该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个限位凸起,该两个限位凸 起分别可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转动过程中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 杆抵接,以限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相对底座的转动角度。
上述升降机构的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共轴地直接连接在一起, 所以可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同轴,从而可使连接座上的液晶显示 屏始终处于水平位置而不发生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升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升降机构一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限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升降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升降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 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升降机构30,其包括一个底 座31、一个连接座32、两个第一连杆33、两个第二连杆34、一个 第一枢接组件40、一个第二枢接组件50、四个连接组件36、四个 第三枢接组件37、两个连接板38、四个弹性件39及多个固定件301。
该底座31包括一个大致呈“工”字形的支架311及由该支架 311顶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连接片312。
请同时参阅图2,该连接座32包括一个主体部321及两个由该 主体部321底端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连接片322。该连接片322 远离主体部321的一端开设有一个限位槽323,邻近该限位槽323 的位置开设有一个圆形枢转孔324。该连接片322在枢转孔324的 附近还开设有一个矩形定位孔325。该连接片322靠近主体部321 的一端形成有一个凸柱326,该凸柱326的侧上方还折弯形成有一 个卡位片327。
第一连杆33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331及与该两个侧板331分别 相连的第一基板332及第二基板333,该第一基板332、第二基板 333及两个侧板331共同围成一个矩形开口334。该两个侧板331 对应该开口33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两个螺孔3311。该侧板331的两 端还分别形成有一个枢接片3312,该枢接片3312的中央开设有一 个枢转孔3313。第二连杆34具有与第一连杆33相似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3047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边夹的淋浴盘
- 下一篇:再造型膨化雪莲果甘薯混合果蔬脆片的制备方法